
大北農集團豐偉種業推出的“豐偉大白”偉科939,在市場深受廣大種植戶的歡迎。豐偉大白—偉科939秉承偉科育種“聚優改良”的育種理念,以其棒大、多抗、高產、顏值高的多項優點,深受種植大戶和農戶的追捧,從試驗示范、到正式推廣,連續三年出現斷貨,該品種白軸大棒和抗病高產的特性,深入人心,在行業里樹起了一面旗幟。如今,豐偉種業乘勝追擊,推出“豐偉大紅”偉科969,順勢而生,紅白合璧,助力豐偉,勢必在種業圈掀起一股新的浪潮!

豐偉大紅偉科969 為時代而生
黃淮海市場由于地理位置和氣候的特殊性,玉米生產主要面臨的脅迫有高溫干旱、陰雨寡照、銹病青枯、臺風倒伏等。極其復雜的氣候環境,加上多年以來市場同質化品種的泛濫,真正適應市場能大面積推廣、生命周期長、讓農戶熟記于心的好品種,少之又少。這對中國玉米科研育種造成極大的困擾和挑戰。
首先提出一個問題?很多農民朋友種了一輩子玉米,每年都在更換新品種,那什么才是好玉米品種?紅軸品種好&白軸品種好?大棒品種好&小棒品種好?密植品種好&稀植品種好?其實,不僅農民朋友說不上來,好多經銷商也說不上來。其實評價一個玉米品種是否是好品種,有許多影響因素,不是一兩個性狀就能決定的。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我們在黃淮海復雜多變的氣候和玉米實際生產既定背景下,可以篩選出一個好品種應該具備的綜合特性,這是我們育種研發的目標和種企推廣的方向。
什么樣的品種才能稱得上好品種?豐偉種業總經理肖強認為有重要的三點:第一,高產,產量潛力大。第二,安全,穩定壓倒一切。第三,顏值,看一眼愛不釋手。

豐偉大紅偉科969 科技引領高產
偉科育種首席育種家田貴軍說,影響玉米產量的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倒伏,二是病害,三是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一、倒伏,凡是經歷過玉米倒伏的農民朋友,絕對是怒不可言,如今都是機械化收獲,玉米倒伏不僅對產量造成嚴重的影響,在收獲時更是讓農戶一籌莫展。那么,決定玉米倒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一、主根。主根的抓地能力,要遠遠高于次生根(我們常說的霸王根)的作用。2、莖基部的堅韌性。莖稈基部的堅稈能力和柔韌性要同時具備。豐偉大紅導入偉科育種的堅稈基因,在大田堅稈試驗中,160天屹立不倒,遠超過黃淮海夏播玉米正常成熟和收獲的110天。這超越50多天的驗證,豐偉大紅偉科969在抗倒方面,完全克服了抗倒技術攻關難題。除了主根和基部莖稈,玉米的株高、穗位(包括果穗與植株的夾角),也對抗倒性有一定的影響,但不是決定性因素。豐偉大紅,在國家官方試驗數據中,平均株高只有245厘米,穗位100厘米。株型緊湊,果穗基本沒有夾角,完美的株型設計,對抗倒性貢獻出色。
二、關于病害,豐偉大紅—偉科969已經經過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接種鑒定,顯示結果,抗莖腐病(青枯病),抗小斑病,中抗穗腐病,中抗南方銹病(俗稱黃疸)。這四種病害,是黃淮海市場玉米常發、重發的病害。豐偉大紅,在偉科育種的病害攻關技術方面,表現出不錯的抗性水平。尤其在抗銹病方面,這幾年備受經銷商和農戶朋友的關注。豐偉大紅—偉科969,在田間實際表現來看,整個生育期青枝綠葉,抗銹基本達到免疫水平,從技術上解決了市場需求的痛點。未來在黃淮海市場推廣過程中,豐偉大紅—偉科969在抗性方面一定會大放異彩,前景無限。
三、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是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最難攻克的難題。它不是技術難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需要當地環境長期的馴化才能實現。偉科育種由中國著名的遺傳學育種專家河南農業大學陳偉程教授創辦,陳偉程教授潛心育種70年,一生專注于遺傳學育種。他提出,科研育種需要繼承和創新,不能東拼西湊急于求成。偉科育種研發的理念可以歸結為4個字“聚優改良”,育種材料整體的血緣類型都來自本土化,都是經過上百年的環境馴化而來。每一代產品都是在上一代的基礎上,聚合產品優勢,定向改良不足,來適應當下的氣候環境變化和農戶消費市場需求。目前,種業市場百家爭鳴,品種更新加速,許多產品追求創新,忽略了傳承,導致產品年份間、地區間表現不穩定,給企業、經銷商、農戶帶來一定的風險。豐偉大紅偉科969,株型緊湊,通透性好,有利于花粉授粉受精。雌雄分化協調,一般雌穗早于雄穗開花2-3天吐絲,另外雄穗分枝多,花粉量較大,授粉期更長,同時花粉的活力強,能有效保證豐偉大紅授粉的成功,最大限度的克服黃淮海夏播玉米授粉期遇到的高溫天氣或連續陰雨寡照天氣。這一點,豐偉大紅遙遙領先于市場上其他產品,也是豐偉大紅最核心、最值得稱贊的突破性優勢。所以,當我們充分了解豐偉大紅的遺傳育種背景和研發理念,在選擇產品經營和推廣中,就贏得了主動。一次正確選擇,大于百倍努力。

豐偉大紅偉科969 細節決定產量
豐偉大紅,是一款紅軸大棒型玉米品種,顏值高,賣點多。該產品棒大穗長行數多,籽粒寬大金黃、品質優良。加上脫水較快,賣棒賣粒皆宜,效益轉化用途更廣,更滿足種地大戶糧食儲存的需求。而且機收不掉粒,豐偉大紅,籽粒排列整齊、緊密,苞葉在玉米成熟后自動蓬松,有利于脫水和機器的采摘,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玉米的產量。
有了綜合的抗性和適應性,解決了影響產量因素的各種缺陷,高產才有支撐。其實,玉米的產量都來源于細節。從播種時的出苗率(受發芽率、整地質量、土壤墑情、病蟲害等多重影響)、整齊度(群體健康程度),到玉米分化時的群體結實率(畸形、空桿率)、個體結實率(穗長、禿尖程度、穗行數量)、灌漿程度(干物質積累程度),每一步都對玉米的最終產量產生一定的影響。產量的目標,其實就是優化三個指標:畝穗數、穗粒數和單粒重。而影響產量三要素相互作用的關鍵,在于種植密度。
在這里,我們尤其聊一聊玉米的種植密度。目前,隨著土地流轉加速,種地大戶越來越多,種地大戶由于管理不便,通過增加播種密度來達到不缺苗保產量的目的。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慢慢演變為無限增加密度的競賽跟風現象。黃淮海當下的主流品種適宜密度在4500株。但實際播種密度屢創新高,6000株,7000株,8000株,更有甚宣傳到10000株。由于不同品種的特性不同,土地肥力不一,黃淮海氣候惡劣,盲目高密度種植不僅沒有提高玉米產量,反而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出現倒伏、空稈、畸形穗等減產絕產現象。農戶苦不堪言,損失慘重,對國家糧食生產也造成一定的影響。
偉科育種創始人陳偉程教授曾多次強調,玉米的種植密度要掌握幾個原則:1、因種而宜。2、因地而宜。3、合理密植。偉科育種的目標就是追求高產和穩產。在豐收年份,產量較為突出。在災害年份,穩產就是高產。豐偉大紅,最佳適宜密度在4200-4500株,由于果穗偏大,田間整齊度好,環境適應性較強,正常水肥條件下,平均一般畝產1500斤以上,高水肥條件,平均畝產在1800斤左右。控制了種植風險,適應更多農戶粗放管理種植習慣。讓農戶種了安心放心,讓種植者滿意,這是豐偉種業的諾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