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品種審定登記管理 推進重大品種選育創新
——張曄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黨委書記
摘要:2021年種業振興行動實施以來,部省兩級種業管理部門從制度體系、技術標準、規范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標本兼治的管理措施,不斷提升品種審定登記工作質量。農作物品種呈現數量充足、結構更優、水平更高發展態勢,推動了品種由“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提升轉變,為糧油大面積單產提升提供了品種支撐。但是,對標行業需要和生產需求,當前品種管理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足與差距,突出表現在品種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尤其是具有重大突破性的少,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的少,品種同質化日趨嚴重,高產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鹽堿品種等生產急需品種供給不足。未來,要對標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戰略目標,聚焦農業生產緊迫需求,強化體系建設和工作機制保障,不斷提升品種真實性、應用性和創新性水平,持續引領育種創新,推動品種高質量發展,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安全有效供給筑牢品種基礎。
種業振興核心是創新,關鍵在品種。品種審定、登記同屬于品種市場準入公共管理范疇,聯結著育種創新和農業生產,是推進種業振興的關鍵支撐、是促進種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是種業治理服務的關鍵內容,關系糧食安全、產業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種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必須把民族種業搞上去。種業振興行動實施3年以來,部省兩級種業管理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健全品種審定制度的重要指示精神,采取一些標本兼治的改革完善措施,推動品種審定登記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為加快提升種業治理能力體系現代化水平,全面推動種業“十五五”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本文全面總結了種業振興行動實施3年以來,品種審定登記取得的工作成效,深刻分析了當前品種審定登記工作存在的不足與差距,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提出了種業振興行動“5年見成效”的關鍵階段品種審定登記工作的重點任務,旨在不斷提升品種審定登記工作質量,持續推進重大品種選育創新。
1.深刻認識抓好品種審定
登記工作的重要意義
十幾億人口要吃飯,這是我國最大的國情。農民說,“好兒要好娘,好種多打糧”“種地不選種,累死落個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良種在促進糧食增產方面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要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抓緊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在資源約束、氣候多變的條件下,站在7000億kg新臺階上,要實現糧食穩產和大面積再增產,把中國飯碗端的更牢,必須向良種要潛力。品種審定登記管理工作,一頭連著科研、一頭連著生產,直接關系良種供應水平,是推進種業振興的關鍵支撐、是推進種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是種業治理服務的關鍵內容,必須持續抓好抓實抓牢。
1.1 關系種業振興的底色和成色。創新是核心,關鍵在品種。有效的品種管理,將有利于加快育種創新攻關,有利于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有利于提高良種供應水平,關系著種業振興的底色和成色。
1.2 關系種業高質量發展。品種是種業科技創新成果的載體。種子是種業建立形成、服務農業生產的核心產品。審定登記是加快種業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的關鍵環節,是銜接品種向種子轉變的關鍵一環,是種子產業鏈條上的重要樞紐,關系整個種業發展的質量水平。
1.3 關系種業治理服務水平。種業系統最根本的使命任務,在任何一個時期都是要確保品種種性、種子質量和供種數量安全,進而支撐保障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態安全和產業安全。良種支撐事關糧油供應安全,事關地方特色產業發展,事關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落實。品種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務就是保障良種供應,必須時刻回答好品種“是不是”“好不好”“行不行”這一永恒課題。“是不是”就是要從品種信息、試驗組織、數據報告上確保品種真實;“好不好”就是要對新品種的產量、品質、抗性進行全方位的評價,明確品種的特征特性;“行不行”就是要確保篩選推出來的品種能不能滿足生產用種需求,育種水平是否還有差距。
2.種業振興“3年打基礎”階段
品種審定登記工作主要措施及成效
實施種業振興行動3年來,審定登記工作以“3個進一步”有效推動質量提升,取得“3個明顯成效”,為推動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強化了品種支撐。
2.1 完善提升品種審定登記工作的主要措施。種業振興行動實施3年多來,部省兩級種業管理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健全品種審定的重要指示精神,從健全制度體系、提高技術標準、嚴格規范管理等3個方面進一步發力,不斷提升審定登記工作質量。
2.1.1 進一步健全制度體系,推動品種管理基礎更牢。品種審定上,推進修訂審定辦法,完善各渠道試驗管理要求,提高聯合體試驗準入門檻,在解決聯合體數量多、質量低和品種同質化問題上跨出關鍵一步;品種登記上,推進修訂登記辦法指南,應用DNA指紋技術強化了品種差異性和真實性審查,按照“成熟一個實施一個”的原則,率先在向日葵上實施,并逐步擴大到其他作物,在源頭管理上拿出關鍵一招。
2.1.2 進一步提高技術標準,推動品種創新水平更高。審定上,進一步嚴格品種審定標準,提高了品種產量、抗病性和指紋差異位點數指標要求,強化了試驗審定全環節規范性要求;登記上,實施7大類29種登記作物試驗規范,研制品種DNA指紋檢測技術標準,建立了向日葵、西甜瓜等5種作物品種DNA指紋庫,率先在向日葵上實施DNA指紋篩查要求,登記準入增添指紋技術利器。
2.1.3 進一步加大整治力度,推動規范管理走向縱深。審定上,深入開展品種審定試驗“兩個通道”整治,實現國家和省級各渠道品種試驗一體化監督管理,嚴肅處理了一批問題試驗和主體;登記上,以向日葵為突破口,持續開展“仿種子”清理,先后撤銷問題品種6批,向日葵“仿種子”問題基本解決,有力保護了育種原始創新,維護了種業市場秩序。
2.2 品種審定登記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通過一系列標本兼治的管理措施,在部省兩級種業部門的共同努力下,農作物品種呈現出數量充足、結構更優、水平更高發展態勢,推動了品種由“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提升轉變,呈現“三個明顯”。
2.2.1 品種數量明顯降低。2023年全國審定品種數量首次回落,同比減少14%,全國登記品種數量從2021年開始持續下降,2023年登記品種數量僅為2020年的50%,有效扭轉了品種“井噴”勢頭,品種增長更加趨于理性。
2.2.2 品種結構明顯優化。審定綠色優質品種占比達到37%,29種登記作物品種類型達到100余種,能夠滿足不同區域、更多用途的用種需求。相關省份還試驗審定了一批秈粳交、適宜復合種植、耐密高產等生產急需品種。
2.2.3 品種推廣應用明顯加強。部省兩級種業部門深入開展品種展示示范、現場觀摩、鑒評推介活動,制定發布國家級、省級優良品種推廣目錄,推出了水稻品種瑋兩優8612、玉米品種MY73、小麥品種中麥578和短生育期油菜品種中油早1號等一批標志性重大優良品種,加快了主推品種更新換代。
3.科學分析當前品種審定登記
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差距
種業振興行動實施3年多來,雖然在品種管理服務上取得了一些基礎性、開創性進展成效,但是也要看到存在的問題和差距。
3.1 從制度發展歷程看,矛盾普遍存在。品種審定、登記制度不是一蹴而就的,都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建立到完善的發展歷程。我國的品種管理制度從1981年初步確立品種審定制度開始探索起步,經過40余年的改革發展,先后經歷依法管理、快速發展、改革創新、全面完善提升等階段,到目前在品種市場準入方面,形成主要農作物實施品種審定制度、非主要農作物實施品種登記制度的基本格局。每個發展階段面臨的形勢要求和存在問題都是時代性的、階段性的,矛盾普遍存在。2000年種子法頒布前,品種管理重點解決制度體系建設問題,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品種上研發不足,主要矛盾是缺品種。2000年至2014年,是品種選育創新發展的快速階段,解決缺品種的問題,但是品種單一追求高產,到后期面臨品種參試審定難、套牌侵權、“一品多名”現象嚴重等突出問題。2016年種子法修訂后,主要作物品種審定擴充了試驗渠道,有效解決了品種參試矛盾,同時大量品種“井噴”式進入市場,非主要農作物上建立了品種登記制度,品種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但面臨品種真實性、品種結構性矛盾等新問題。2021年種業振興行動實施以來,品種管理進入整治清理、全面完善提升新階段。總體來看,品種管理制度就是在解決問題和改革中不斷發展完善,不同階段都取得了積極成效,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安全穩定供給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2 從當前生產需求看,差距依然存在。我國農作物品種發展已經從過去缺品種、單一追求高產發展到現在品種充足、類型多樣,能夠基本滿足當前生產用種需求。但是,對照黨中央國務院種業振興決策部署、對標行業需要和生產需求,當前品種管理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足與差距,主要集中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3.2.1 品種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主要表現在:一是品種數量多,滿足生產需要的少。2016年種子法修訂實施以來,全國審定、登記品種均超過3萬個,但是高產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鹽堿品種等生產急需品種供給不足。二是品種選育多,重大突破性的少。每年申請審定登記的新品種超過1萬個,但大多未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很多主推品種依然是10年前,甚至20年前老品種。品種同質化日趨嚴重。三是審定登記的多,撤銷退出的少。目前,審定登記品種退出機制還不夠健全,2021年以來全國撤銷無推廣面積的審定品種僅1 000多個,登記品種清理目前僅開展了5種作物,審定登記品種呈現“進多出少”,生產冗余占比過大。
3.2.2 品種管理服務支撐體系建設依然薄弱。試驗基礎條件落后。試驗基礎設施建設長期投入不足,設備裝備水平落后,適用于開展品種小區試驗的耕地、收獲、拷種等小型機械十分短缺,實現機械化、智能化、自動化任重道遠;部省兩級試驗布局還不夠合理,部分品種類型試驗區組尚未實現生態全覆蓋。監管措施手段不足。自主性試驗不科學、不規范和弄虛作假現象時有發生。目前,監管措施主要停留在實施環節,尚未實現形成全流程全環節管理,試驗管理辦法暫未出臺,在一些問題的處理上無章可循。創新引領服務不夠。智能設計、基因編輯、生物合成等前沿育種技術正加快應用,而與之配套的試驗技術方法、評價標準、管理措施等尚未完全建立制定。
3.2.3 部省兩級協同還需加力推進。品種審定上,國家級組織開展了兩個試驗渠道整治,處理了一批試驗主體,但目前只有部分省份開展了實質性監管。國家級已對主要農作物審定標準進行了全面修訂,一些省份尚未及時跟進;引種備案層面,省際間技術要求和管理規范存在較大差異,不利于品種大面積安全推廣應用。品種登記上,各省人員機構設置、登記工作力度不統一,不少省份依然以登記受理審查為主,品種登記后的真實性管理和溯源管理基本未開展,事后監管亟待加強。
4.準確把握品種審定登記工作
面臨的新要求新任務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要求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高質量發展。“十五五”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后的第一個五年規劃,也是實現種業振興行動目標的關鍵階段。深入推進種業振興行動是時代賦予種業工作者的使命任務,要聚焦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戰略目標,按照種業振興行動總體部署,在落實重點任務上強化管理支撐和行業服務,從加強品種審定登記管理、種子質量檢驗認證等體系建設入手,全面提升種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推動種業高質量發展。2025年是種業振興行動“5年見成效”的關鍵之年,品種審定登記工作要立足種業振興大局,對標農業生產緊迫需求,強化體系建設和工作機制保障,不斷提升品種真實性、應用性和創新性水平,持續引領育種創新,推動品種高質量發展,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安全有效供給筑牢品種基礎。
4.1 要著力提升品種真實性水平。真實性主要是確保品種信息真實、數據可靠、評價客觀,重點解決業界反映試驗不規范、弄虛作假、仿冒侵權等問題。在品種審定上,要重點加強自主性試驗管理,抓好“兩個通道”常態化整治;加強審定后品種推廣跟蹤評價,加快撤銷一批無應用價值的風險品種;嚴格品種申報材料審查,確保試驗審定程序公平、公正和科學。在品種登記上,登記已經實施7年多,當前正在進入完善提高、管理從嚴、質量提升的關鍵階段。品種登記必須強化系統性治理,要從試驗檢查、親本來源、育種檔案等方面加強溯源管理,要從登記申請受理審查上升到品種登記管理服務,不斷提升品種真實性水平。
4.2 要著力提升品種應用性水平。應用性強調的是要面向農業生產用種需求推出管用、實用、急用的品種,重點解決品種結構性矛盾。要錨定種業全鏈條、管理全流程、技術全環節、服務全方位,深入分析生產和產業亟需的品種類型,從制度規范、標準方法、技術體系等系統考慮。品種審定試驗上,要及時調整更換對照品種,強化品種抗性鑒定評價,完善田間試驗設計,調優試驗生態組別。品種登記管理上,要聚焦生產方式和市場消費需要,對29種作物各類型的品種細化關鍵指標設置和創新水平評估,加快特色專用、綠色優質品種推廣應用。
4.3 要著力提升品種創新性水平。品種管理要發揮育種創新指揮棒作用,推動選育具有重大突破性品種,著力品種同質化問題。要建立完善育種創新、品種試驗、審定登記、展示示范、推廣應用、跟蹤評價、撤銷退出等品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模式。尤其要強化品種審定登記為生產服務的功能定位,加快重大優良品種精準評價和大面積推廣應用,實現科研與市場有效銜接。健全審定登記品種撤銷退出機制,建立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模式,推動品種更新換代,實現大面積單產提升。
4.4 必須強化品種管理支撐能力。當前正處于種業“十五五”規劃研究的關鍵階段,要將種業治理能力體系建設納入規劃重點內容,強化政策驅動、項目帶動、技術推動、機制轉動和體系聯動“五位一體”系統觀念,立足種業振興大局,圍繞提升品種管理支撐能力,積極謀劃重大項目。要完善試驗布局,實現全類型、全生態區覆蓋;改善裝備條件,提升管理技術水平;謀劃建立綜合抗性評價中心,提高應對防范極端氣候、病蟲害風險的能力;研制品種試驗評價新技術標準,為智能設計育種、基因編輯等育種創新“新賽道”服務,不斷提高試驗水平和支撐能力。
4.5 必須強化部省兩級工作合力。統一審定和登記要求,逐步實現部省兩級品種管理“一把尺、一條線、一張圖”,上下齊心、同題共答、合力推進。強化部省協同、省際協調,在引種備案規范和登記受理審查上協調一致。加強溝通交流,相互借鑒經驗做法,在種業振興行動總體部署下和穩糧保供的大局中,共同做好長遠性、基礎性、戰略性種業發展研究,創新提出務實管理舉措,推動高質量發展。
2025年是完成種業振興五年見成效任務目標的關鍵之年,也是謀劃“十五五”種業發展的關鍵一年。在種業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新征程中,部省兩級種業管理部門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品種管理、深入推進種業振興行動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力以赴推動品種管理水平再上新臺階,為保障國家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推進農業強國建設強化良種支撐。
來源丨全國農技推廣 作者:張曄,研究員,現任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黨委書記,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業宏觀管理研究與技術推廣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