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印發2024年全省小麥油菜秋種技術指導意見的通知
為貫徹落實全國“三秋”農業生產工作視頻會議和全省秋種暨千億斤江淮糧倉建設推進會議精神,切實做好今年全省小麥、油菜秋種工作,扎實推進小麥、油菜大面積單產提升,我廳研究制定了《2024年全省小麥秋種技術指導意見》《2024年全省油菜秋種技術指導意見》。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生產實際,抓好落實和服務指導工作。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
2024年9月30日
2024年全省小麥秋種技術指導意見
針對今年我省小麥秋種生產形勢特點,各地要以培育冬前壯苗為目標,以提高播種質量為重點,以“五適”(適墑、適期、適機、適量、適深)為主線,圍繞“四關鍵”(關鍵時期、關鍵地區、關鍵環節、關鍵技術),突出抓好“三環節”(整好地、播好種、出好苗),落實落細“雙鎮壓”(播前鎮壓、播后鎮壓),努力實現“一提高”(提高冬前一類苗),確保小麥安全越冬,夯實明年夏糧豐收基礎。
一、優化品種布局選好種
按照“品種類型與生態區域相匹配”的原則,根據不同區域生態條件,因地制宜優化小麥品種區域布局,重點推廣高產穩產、優質廣適、綜合抗性強的小麥品種。淮北地區選用抗寒性好、抗倒伏、優質半冬或半冬偏冬性的強筋或中強筋品種,重點發展優質強筋小麥生產。沿淮地區選用抗寒性好、抗赤霉病、抗穗發芽能力強的半冬性或半冬偏春性中筋品種,重點發展優質中筋小麥生產。江淮及沿江地區選用抗赤霉病、抗穗發芽、優質、抗倒伏能力強的春性品種,重點發展優質弱筋小麥生產。
二、農機農藝融合整好地
1.秸稈還田。前茬作物收獲時,選用加裝粉碎、勻拋裝置的聯合收獲機械,粉碎秸稈,拋灑均勻。將已粉碎的秸稈耕翻入地下,對采用深松技術的地塊,必須旋耕,深度在12厘米以上,將秸稈切入土層,待墑情適宜及時耙壓。
2.精細整地。前茬收獲后,針對不同區域和作物選擇不同的耕整方式,沿淮淮北要大力推廣機械化深松整地,采取一耕一旋或二旋的整地方式,耕深20厘米以上,旋耕深度15厘米以上,旋耕地塊每2~3年深翻或深松1次,且要鎮壓耙實,踏實土壤。推廣滅茬、旋耕、施肥、播種、鎮壓一體的復式機,可減少耕作次數、節本增效,同時還能減少土壤失墑,提高出苗率;沿淮稻茬麥區采用反旋滅茬耕整地或機耕1遍再機耙;江淮丘陵麥區采用淺旋耕1~2遍整地或免耕機開溝覆蓋。
3. 播后開溝。播后應及時進行機械開溝,沿淮地區田內溝深一般20厘米,畦溝間隔2~3米,腰溝間隔30~50米。沿江地區田內溝深一般30~35厘米,畦溝間隔1.5~2米,腰溝間隔20~30米。田外大溝一定要明顯深于田內溝,一般深度60~80厘米,便于田內積水能夠順利排出。畦溝、腰溝、田外溝三溝配套,溝溝相通。
三、精準配方施肥提地力
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堅持種養結合,增施有機肥,使用有機無機復混肥料、緩釋肥料,提升地力。改表施、撒施等傳統施肥方式為機械深施,大力發展水肥一體化、葉面噴施等科學施肥方式。淮北地區旱茬麥總氮用量根據地力和產量水平控制在14~16公斤/畝,前氮后移,基追肥比例7:3~5:5。磷(P2O5)6~7公斤/畝,鉀(K2O)5~6公斤/畝,并全部基施。缺鋅地塊基施硫酸鋅1公斤/畝。沿淮江淮地區稻茬麥總氮用量根據地力和產量水平控制在13~15公斤/畝,基追肥比例7:3~6:4。磷(P2O5)5~6公斤/畝,鉀(K2O)6~8公斤/畝,并全部基施。缺鋅地塊基施硫酸鋅1公斤/畝。秸稈還田的地塊,要注意增施氮肥,以滿足秸稈腐熟過程中所需要的氮素。
四、科學規范播種保全苗
堅持適墑、適期、適機、適量、適深播種,力爭一播保全苗,培育冬前壯苗,確保安全越冬努。
1.種子處理。切實做好種子包衣或者藥劑處理,科學選擇藥劑,最大限度避免“白籽”下地。小麥紋枯病等病害發生普遍的區域,選用噻呋酰胺、苯醚甲環唑、咯菌腈等種衣劑;小麥莖基腐病發生區,選用含有三氟吡啶胺、種菌唑、戊唑醇、苯醚甲環唑、咯菌腈等成分的種衣劑;小麥根腐病發生區,選用苯醚甲環唑、咯菌腈等成分的種衣劑;小麥全蝕病發生區,選用含有硅噻菌胺、嘧菌酯、苯醚甲環唑、咯菌腈等成分的種衣劑;地下害蟲、蚜蟲常發地區,選用含有吡蟲啉、噻蟲嗪、噻蟲胺、毒死蜱、辛硫磷等成分的藥劑拌種或包衣;在病蟲害混合發生區域,根據病蟲種類選用以上殺蟲劑和殺菌劑單劑混合拌種達到“一拌多防”的效果,或直接選用噻蟲嗪·苯醚甲環唑·咯菌腈、吡蟲啉·咯菌腈·苯醚甲環唑、吡蟲啉·福美雙·烯唑醇等復配制劑拌種。拌種時要根據具體的商品使用說明書,將藥液對一定水量后,按照一定的藥種比進行包衣處理。建議使用專用的種子包衣機械,進行快速、均勻地種子包衣處理,充分陰干后進行播種。
2.適墑播種。小麥播種時耕層的適宜墑情為土壤相對含水量75%~80%,即土壤“抓土成團、輕丟即散”是小麥播種的最佳墑情。小麥播種前墑情不足時提前澆水造墑,播后墑情不好及時補墑。
3.適期播種。在適期范圍內,適當晚播,其中淮北地區10月15日~25日,沿淮地區比淮北推遲5~7天左右。江淮地區半冬性品種適宜播種期10月20日~30日,春性品種為10月25日~11月10日。
4.合理播量。適期播種可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種,淮北地區畝基本苗控制在15萬~18萬;沿淮地區畝基本苗控制在16萬~20萬;江淮地區畝基本苗控制在20萬~25萬。如搶墑早播,應適當降低播量。當播期推遲到適播期以后,每推遲一天播種,畝基本苗增加0.5萬左右,最多不宜超過30萬。分蘗力強、成穗率高的品種和整地質量好、墑情足、播種期早的地塊適當降低播量,反之適當增加播量。
5.精細播種。精細整地后,墑情適宜,可選用小麥精播機、復式作業機或寬幅條播機,旱茬麥可示范推廣機械溝播、整地播種一體化等方式,稻茬麥推廣機械開溝、機條播技術。精準控制播種量,行距20~23厘米,播種深度3~5厘米,確保下種均勻,深淺一致,覆土嚴密,不叢播,不漏播。
6.播后鎮壓。播種鎮壓是抗旱、防凍和提高出苗質量、培育冬前壯苗的重要措施。帶鎮壓器的播種機要做到隨播隨壓,不帶鎮壓器的播種機播種后要用鎮壓器鎮壓。要保證鎮壓力度,確保鎮壓質量,做到土壤沉實,減少土壤透風失墑,促進麥苗生長,培育冬前壯苗。
7.防控病蟲害。重點抓好冬前化學除草,要封殺結合、以封為主,在墑情適宜時、于播后芽前進行土壤封閉化學除草,有條件的地區可推廣播種、封閉除草一體化技術。對未封閉化除或效果不好的麥田,冬前除草時要密切關注土壤墑情和天氣,選擇冷尾暖頭、日平均氣溫8℃以上的晴天及時噴藥化除,防止發生凍害和藥害。關注紋枯病、麥蜘蛛、蚜蟲的發生情況,對達標田塊及時開展藥劑防治。
2024年安徽省油菜秋種技術指導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擴種大豆和油料”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障全省秋種工作任務落實落細,扎實推進大面積單產提升,加快建設千億斤江淮糧倉,綜合分析今年油菜秋種生產形勢,針對性地提出如下技術指導意見。
一、技術路線
按照“挖掘冬閑田擴面積、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提單產、選好農機裝備機收減損失”的總要求,以機播密植為重點,育苗移栽、搶墑套播為補充,緊緊圍繞“種、管、收”全過程,加強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著力落實品種優選、機播保苗、抗逆減災和機收減損等技術措施,實現大面積單產提升。
在擴面積上,要科學調整品種結構,進一步提高稻油周年資源利用效率,挖掘冬閑田擴種潛力,擴大油菜種植面積;在提單產上,要加大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的集成應用,加快成果轉化,確保一播全苗、壯苗越冬,促進油菜增產增收;在減損失上,要科學防控病蟲草害,適時開展防凍防漬減災技術調控,降低災害損失;優化農機農藝融合技術,減少機收損失。
二、技術措施
(一)優選適宜品種提單產
根據氣候、土壤及種植制度、病蟲害發生規律等特點,因地制宜選擇高產、優質、抗凍、抗病、宜機收耐密植,并通過登記(審定)的雜交油菜品種。
針對稻油輪作茬口緊張矛盾,科學搭配水稻、油菜品種,調整種植方式,提高糧油周年產量。一季中秈稻、早熟粳稻以及旱作區,選擇中晚熟、產量潛力大、抗寒性強的高產高油品種;茬口較晚的中晚粳稻地區,可選擇早熟或早中熟、產量潛力較高、抗病耐漬耐遲播品種;根腫病易發新發風險區優先選用抗根腫病品種等。
(二)農機農藝融合保全苗
1.適期早播。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為我省油菜最佳播期,南方地區最晚不遲于10月底。適播期內盡量早播、勻播,搶墑造墑播種,確保一播全苗。
2.精細整地。對于水稻秸稈全量還田的地區,要根據機具配備、天氣條件、土壤質地等因素,因地制宜采取深耕埋茬等方式,提高秸稈還田和耕整地質量,耕翻深度應達20~25厘米,旋耕深度15厘米以上。水稻收獲機械要配套切碎、勻鋪裝置,碎草長度控制在5厘米左右,留茬高度10厘米以下,稻草拋灑均勻。
3.開好三溝。利用開溝設備,開好廂溝、腰溝、圍溝,三溝相通,避免“斷頭溝”,做到灌排通暢,三溝深度分別為20、25、30厘米左右。當土壤相對含水量在75%左右時開溝作畦,一般畦寬1.2~2.0米,畦溝深20厘米~30厘米、寬25厘米左右,腰溝深30厘米、寬30厘米左右,圍溝深35厘米、寬35厘米左右。
4.高質量播栽。根據土壤墑情和茬口情況,選擇適宜播栽方式。直播適當提高播種量,確保每畝有效苗3萬株左右,實現密植增產。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播種,精量播種(種肥同播)畝用種量200~300克,人工撒播、無人機飛播畝用種量300~400克。干旱天氣、播期延遲的相應增加用種量;墑情好、種子拌種處理的可適當減少播種量。晚播飛(套)播田塊畝用種量可增至500克左右。毯狀苗移栽田塊,移栽密度為每畝12000穴(株)左右。
精量機播(種肥同播)。適用于土壤偏砂性、排水較通暢、易控制墑情的田塊。選用種肥同播機,一次性完成旋耕、滅茬、開溝、施肥、鎮壓、播種和封閉除草等工序,省時節本高效。
旋耕飛播或人工撒播。適用于騰茬早、土壤較粘重的田塊。先旋耕滅茬、除草、施肥,再用無人機飛播或人工撒播。播種后即用開溝機開溝,溝土均勻分拋灑廂面蓋籽。
免耕飛播。適于晚熟稻茬油菜田塊。稻田后期適當留墑,保持水稻收割機下田不留深痕為宜。采用帶秸稈粉碎拋灑裝置的聯合收割機收割水稻,留高茬40~50厘米,秸稈粉碎均勻還田。水稻收獲前1~3天用無人機套播油菜。水稻收割后用機械或人工撒施肥料,用雙圓盤開溝機開溝,溝土均勻分拋廂面。
毯狀苗移栽。適于晚熟稻茬油菜田塊。根據水稻茬口,預留30天以上育苗時間,使用播種流水線播種機培育毯狀苗。水稻收獲后在滿足土壤墑情和天氣適宜的情況下,利用油菜毯狀苗移栽機即耕即栽,移栽時間不宜遲于11月20日。
(三)加強精細管理防災害
1.高效施肥。采用“種肥同播、一底一補”施肥法。10月上中旬之前播種的,底肥可選用宜施壯等油菜專用緩釋肥(N-P2O5-K2O為25-7-8,有效B含量≥0.15%),每畝施用40~50公斤。前茬為旱地的,畝施肥量可減少至30~35公斤。蕾薹期畝追施尿素2.5~5公斤、氯化鉀3公斤,促進生長、提高抗性。
10月中下旬播種采用免耕飛播的,底肥可選用油菜專用緩釋肥(N-P2O5-K2O為25-7-8,有效B含量≥0.15%),每畝施用40公斤左右,在蕾薹期每畝追施尿素5~7.5公斤。
底肥若施用含硼未達要求的復合肥時,每畝基施硼砂0.5~0.75公斤或采用種肥同播方式基施顆粒硼、千力硼等水溶性中微量元素肥料200~400克,外加2~3公斤尿素作基肥。
2.水分管理。堅持搶墑造墑播種,做到一播全苗。播種、施肥完成后即用開溝機開溝作廂,溝土覆蓋廂面,做到廂溝、腰溝、圍溝相通,確保灌排通暢。遇播種期間干旱,可在播種開溝完成后即采用溝灌滲廂的方式灌溉,確保廂面濕潤3天以上,促進油菜快速出苗,也可加速秸稈腐爛。翻耕田塊切忌在整地播種前灌水補墑,特別是稻茬田會增加整地難度,降低整地質量,延誤最佳播期。
3.病蟲防控。注重種子處理,在播種前選用吡蟲啉懸浮種衣劑、噻蟲嗪種子處理劑、多菌靈·福美雙可濕性粉劑等進行種子處理,提高苗期的抗病蟲能力。加強封殺除草,播種后立即噴乙草胺或精異丙甲草胺等藥劑進行封閉除草。草害較重的田塊,在油菜4~5葉、雜草2~3葉期選用烯草酮、精喹禾靈、異丙酯草醚等除草劑除草。
4.壯苗防災。冬至苗偏旺田塊,葉面噴施烯效唑或多效唑控旺,防止早苔早花,減輕凍害影響。冬至前后噴施二氫卟吩鐵、富萬鉀、碧護、新美洲星等生長調節劑,增強油菜抗凍性,防凍促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