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推薦閱讀 » 正文

山東省小麥種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4-06-21  來源:中國種業  瀏覽次數:1247
 

      糧食安全關系國家安全。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將“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指出要把糧食增產的重心放到大面積提高單產上。2024年3月國務院通過《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方案(2024-2030年)》,開始全面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全方位夯實國家糧食安全根基。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優良品種的選育推廣在顯著提升農作物單產、確保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糧食每667m²平均產量從68.6kg增加到了387kg,良種的選育推廣貢獻巨大。

      小麥是我國最重要的口糧作物之一,也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小麥種業健康穩定發展關系著國家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山東省是小麥種植大省,也是小麥種子生產大省,小麥種業實力雄厚,發展迅速,市場規模、繁種能力、企業數量均居于全國前列,育種水平全國領先,選育了以“濟麥”“山農”“煙農”等為代表的多個系列品牌品種。但是,山東省小麥種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品種同質化嚴重、先進育種技術與常規雜交育種結合不夠、企業競爭力弱、優新品種推廣難度大、市場環境有待改善等諸多問題。為應對山東省小麥種子產業當前面臨的困難挑戰,本文對山東省小麥種業發展情況進行了研究分析,為鞏固提升山東省小麥種業優勢、推動種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1

      山東小麥種業發展現狀

      1.1種子市場規模大

      山東地處黃河中下游,位于34°23′~38°23′N,氣候資源和土壤資源豐富,非常適宜小麥生長,小麥種植面積全國第二,約占全國的14%。多年來山東小麥單產位居全國前列,數次打破全國冬小麥高產紀錄,山東省小麥生產的波動直接影響著全國的小麥供應。近年來,山東省各級政府積極落實惠農、補貼政策,推動撂荒農田復耕復種,加上農村土地流轉機制不斷健全完善,種糧大戶數量迅速增加,農民種糧積極性不斷提高,小麥種植面積也不斷增加。據統計,全省小麥種植面積由2013年的383.14萬hm²增至2022年的400.36萬hm²,增加17.22萬hm²,增幅4.49%,其中2013-2015年增加迅速,2015年以后山東省小麥種植面積趨于穩定,常年在400萬hm²左右(表1)。2022年山東省冬小麥種植面積400.36萬hm²,商品種子使用量6.8億kg,全省小麥種子市場規模達到30.63億元,居全國第1位。

      1.2良種繁育能力強

      山東省西部、北部地處華北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耕地面積廣闊,土地成方連片,是國家重要的小麥良種繁育基地。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種子基地建設,把加強基地建設、提高良種供應能力作為種業振興行動的重要任務,通過科學制定良繁基地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推動基地與優勢企業合作共建等舉措,依托制種大縣獎勵資金、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項目,提升了良繁基地標準化、規模化、機械化、集約化水平,顯著增強了供種保障能力。目前山東省有寧津縣、陵城區、兗州區、鄆城縣、莘縣5個國家級小麥良種繁育基地,20個省級小麥良種繁育基地。2023年山東省小麥繁種面積14萬hm²,居全國第2位,生產小麥良種9.5億kg,除滿足本省用種外,還供應河北、河南、山西、天津、安徽等地的種子市場。省內小麥繁種集中在德州、濟寧、聊城、菏澤等市,2023年4市繁種面積共8.9萬hm²,占全省繁種總面積的63.6%。

      1.3種子企業整體數量多

      山東省農作物種業發展步伐不斷加快,種子企業數量迅速增加,截至2022年底,山東省持有效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的企業760家,企業數量、營業收入均居全國首位。其中235家種子企業生產經營小麥種子,2022年全省小麥種子銷售總量9.39億kg,銷售額38.3億元。銷售量排名前5的企業為山東魯研農業良種有限公司、淄博禾豐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東中農匯德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和山東圣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這5家企業銷售量之和占全省總銷售量的16.7%。其中山東魯研農業良種有限公司是山東省小麥種子經營規模最大的企業,銷售額與銷售量均居全省第一。在現有小麥種子企業中,小麥“育繁推一體化”企業2家(山東魯研農業良種有限公司、淄博禾豐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種業信用骨干企業2家(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圣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國家農作物種業陣型企業1家(小麥作物強優勢陣型,山東魯研農業良種有限公司)。

      從區域分布看,企業主要集中在濟寧、德州、聊城等市,分別為41家、34家、24家(表2)。一方面,這3個市小麥種植面積廣闊,種子需求量大,種子企業發展基礎好,培育出了本地的規模種子企業;另一方面,它們均建有多個國家級和省級小麥良種繁育基地,優質基地吸引重點種子企業繁種、建廠,逐漸形成種子產業集群。威海、日照等市耕地面積相對少、市場小,企業數量較少。從銷售情況看,濟寧、聊城、濟南總銷售額較大,分別約為6.56億元、5.30億元、4.57億元,濟南、淄博、聊城單個企業平均銷售額較高,分別為2541.21萬元,2437.84萬元、2209.54萬元(表2)。

      1.4育種創新能力強

      山東省擁有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山東農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及16個市級農業科學院等多家科研實力雄厚的科研院所、涉農高校,小麥品種選育工作蓬勃發展,小麥育種家積累了豐富的育種經驗,培育了許多適宜不同地區、不同自然條件和不同栽培制度的品種,小麥育種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2000年以來,山東省先后育成審定小麥新品種372個,類型包括水澆地品種、旱地品種、優質強筋品種、特殊類型品種等。其中高產優質面包小麥新品種濟南17號的選育推廣和產業化開發、高產優質面條小麥新品種濟麥19選育和面條品質遺傳改良研究、面包面條兼用型強筋小麥新品種濟麥20號、超高產穩產多抗廣適小麥濟麥22的選育與應用、多抗廣適高產穩產小麥新品種山農20及其選育技術、廣適高產穩產小麥新品種魯原502的選育與應用等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山東省審定品種的產量水平不斷提高,高產示范與高產攻關多次刷新全國冬小麥單產記錄,其中,2019年煙農1212產量(840.7kg/667m²)刷新全國冬小麥單產記錄;2022年濟麥44在山東省小麥高產競賽實打測產中平均產量801.72kg/667m²,刷新全國超強筋小麥單產紀錄。

      1.5優質品種推廣面積大

      山東省育成的優質小麥品種在豐產性、穩產性、抗病性、抗逆性以及品質性狀等方面表現突出,種植范圍輻射到山東省周邊地市以及黃淮海冬麥區,成為當地主推品種。濟麥22種植面積11年(2009-2017年、2021年、2022年)位居全國第一,累計推廣面積超過2.3億hm²,種植面積最大年份高達258.47萬hm²;煙農19連續15年推廣種植面積超過33.33萬hm²;山農28、山農29、煙農1212等品種在審定推廣后表現穩定,市場認可度較高,推廣面積穩中有增。

      2

      山東小麥種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種質資源的鑒定利用不足,品種同質化嚴重

      種質資源是育種的重要物質基礎,小麥新品種的突破選育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對種質資源的研究、掌握和創新、利用。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對小麥產量、抗性等重要性狀的基因規模化、精準化鑒定仍不夠系統,優質關鍵核心基因挖掘數量不多。山東省小麥種質資源收集保存的數量不少,但精準鑒定和創新利用遠遠不足,種質資源保護利用體系和共享機制還未建立。小麥本身遺傳基礎狹窄,為盡快育出品種,很多育種單位偏好利用現有高產品種進行雜交組合。2023年山東省通過國家審定的35個品種中有10個以濟麥22、7個以泰麥18、4個以良星99作為親本之一。新培育品種遺傳相似度高,派生品種占比高,原始創新品種少,品種同質化較為嚴重,小麥育種難以實現新的突破。

      2.2先進育種技術應用不夠,原始技術創新缺乏

      高質高效選育小麥新品種,育種手段至關重要。目前種業發達國家育種手段已實現常規育種、生物技術和信息化技術的融合,基因編輯、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等生物育種技術得到廣泛應用,育種成為一項系統工程。而我國雖在一些基礎理論研究以及先進育種技術與方法方面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但目前更多地偏向“點”的應用,缺少“面”的普及。在實際育種中,山東小麥育種單位除省級科研院校外,多數仍處在以雜交選育為主的常規育種階段,先進技術與常規技術融合不夠,分子育種技術如分子標記、分子設計等運用較少,育種大數據分析、信息化以及相關系統開發與應用規模小,原始技術創新缺乏,這些已成為選育更多突破性小麥品種的制約因素。

      2.3種子企業多而不強,市場競爭力弱

      山東省小麥種子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競爭力強的大型種業企業較少,企業多而不強特征明顯,市場相對分散,行業集中度較低。2023年山東省有235家生產經營小麥種子的企業,其中注冊資本1億元以上的僅有6家,總資產1億元以上的僅有17家。就經營情況看,商品種子銷售額過億的小麥種子企業僅山東魯研農業良種有限公司、山東中農匯德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淄博禾豐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家,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公布的2022年全國小麥種子銷售前十企業中,山東省只有山東魯研農業良種有限公司1家入圍。大部分企業規模小、人員少、科研能力弱、管理水平低,分散并占據了很大市場份額,影響了優勢規模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

      2.4以市場為導向的商業化育種體系尚未建成

      在發達國家,大型種子公司是育種研發的主體,其持續投入巨大,實現了育繁推一體化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而長期以來,我國育種的主要力量是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大多數企業科研投入少、育種能力弱,發展模式單一。科研單位和高校有科研專項財政資金支持,通常以完成項目、發表論文、轉化推廣和評優評獎為目標,但目前成果轉化率較低,不少品種審定后束之高閣,沒有推廣面積,與企業和市場結合度不高,未形成商業化育種體系。種業振興行動實施以來,從中央到地方持續加大對商業化育種的支持,種子企業創新意識與能力也不斷增強,通過自主創新、科企合作等方式開展商業化育種,企業在育種中發揮的作用不斷增強,商業化育種成效明顯,但與跨國公司相比,我國小麥育種規模化、組織化程度仍然較低,育種方法、模式相對落后。

      2.5農民選種困難,優新品種推廣難度大

      隨著品種審定渠道的增加,小麥審定品種的數量持續增長,2023年國家審定小麥品種197個、山東省審定82個,而回顧2014年,國家審定的品種數量僅有22個、省級審定的品種數量也較少,僅有6個,經過10年的發展,國家、省兩級審定的品種數量分別增長了約9倍、14倍。2023年山東省有推廣面積的小麥品種280個,小麥種子市場品種繁多,種子企業競爭激烈,經銷商營銷手段多樣,增加了農民選種用種難度。近幾年極端天氣頻發,不同品種抗性表現差異很大,如果農民偏聽偏信商家宣傳,購買到不適宜當地種植的品種,將給農業生產埋下風險隱患。同時,審定品種數量急劇增長也增加了優異新品種推廣難度,加上現有種子展示評價體系還不夠健全,出現了“老品種退不下去、新品種推不開來”的局面。

      2.6市場環境有待改善,種子市場監管需要加強

      當前未經審定或引種備案就推廣、標簽不規范、套牌侵權、制售假劣種子等違法行為時有發生。不同于玉米水稻等雜交種子,小麥是常規種,種源容易流出、種子容易繁育,“白包”“套包”種子較正規種子成本低、利潤高,有時不會造成明顯減產,存在一定的市場和受眾,因此進村入戶或通過熟人銷售假劣種子現象屢禁不止;此外隨著短視頻APP的普及,經銷商通過抖音、快手等平臺網絡直播銷售種子,進一步增加了監管難度。經過兩輪機構改革,山東大部分縣(市、區)種子行政執法由綜合執法部門負責,種子管理部門沒有執法權。商品種子是具有生命的特殊生產資料,針對種子的行政執法要求高、專業性強,而綜合執法部門往往人員不足,業務不熟,導致對種子市場監管力度不夠。

      3

      山東小麥種業發展對策及建議

      3.1加強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及鑒定利用

      一是廣泛收集小麥種質資源及近緣和野生種質,有序引進國外種質資源。二是爭取多方支持,依托優勢科研院所、農業院校和種子企業,對收集保存的小麥種質資源材料開展規模化、系統性的基因型和表型的精準鑒定,篩選有育種價值的新種質,發掘與重要性狀關聯的分子標記及功能基因,創制優異種質資源。三是搭建小麥種質資源鑒定評價與基因挖掘信息共享平臺,推動小麥種質資源交流利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3.2著力提升育種創新能力

      加強種業基礎研究和優異種質創制,把培育高產、節水、抗病、優質、廣適的突破性新品種作為重點。鼓勵育種家牽頭成立育種聯盟,啟動種業“揭榜掛帥”項目,組織優勢科研院所與優勢種子企業開展聯合攻關,科研教學單位承擔種業基礎性、公益性的理論技術攻關,企業承擔應用技術和品種創新。創新育種運行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努力提升育種創新能力,培育高產、優質、抗逆的小麥新品種,再創山東小麥育種新優勢。

      3.3重點培育核心競爭力企業

      研究制定山東小麥種業發展規劃,充分利用好國家種業振興行動、國家種業提升工程和省級農業良種工程等種業政策,大力扶持培育優勢小麥種子企業,推動企業兼并重組,整合優質資源,集中資金、技術以及人才,貫通全產業鏈條,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小麥種子企業。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進科企深度務實合作,建立以市場為導向,適應新形勢的合作模式,實現產學研有機融合。引導支持優勢企業建立商業化育種平臺,充分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探索市場化、產業化育種模式,提高品種研發效率;支持小麥育種人才、資源、成果向種子企業流動,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

      3.4加強新品種展示評價推廣

      充分發揮新品種展示評價基地的作用,安排新品種和目前主流品種在相同生態條件、同一地塊、同一栽培管理模式下同臺競爭。通過科學評價,篩選出適宜不同區域、不同生態環境以及種植模式的主導品種,組織現場觀摩推介,定期發布評價報告,并將評價結果作為地方主管部門確定主推品種的重要依據。育種單位、種子經營企業、農技部門緊密結合,創新推廣機制,探索種肥、種藥、良種良法配套模式,同時利用各類媒體形式,加大展示評價和優良新品種的宣傳推介力度,幫助農民科學選種用種,推動品種更新換代,實現品種布局優化,助推好品種脫穎而出、做大做強。

      3.5優化種業發展環境

      長期以來,種業發展環境存在的問題一直影響著現代種業的健康發展,必須高度重視。一是要盡快完善種業監管體系,提升監管能力,構建相關部門權責明確、運行順暢的種業執法協作配合機制,及時發現、制止、查處種子違法問題。二是加大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加強網絡銷售監管,圍繞重點品種、重點區域、重點市場,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三是加強基層種業管理和農業綜合執法力量,強化相關監管人員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提升執法水平、能力與效率,做到及時、規范、公正、科學執法,切實維護好種子市場秩序,為種業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本文來自《山東省小麥種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作者:史后蕊,王京京,毛瑞喜,宋微微,王文濤

      ?單位:山東省種子管理總站

      ?刊于《中國種業》2024年第6期第29-33頁 轉載請注明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