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昊)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內蒙古自治區玉米單產提升技術培訓班上獲悉,今年內蒙古玉米單產提升工程項目的任務面積預計大幅增加,居全國前列,全區各地緊抓關鍵環節技術落地,加大培訓力度,做好技術、品種、機械儲備調度,創新“綠色通道”,確保玉米單產提升工程項目全部完成。
據了解,去年以來,全區各地把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創造了7類作物最高產紀錄,同時全區糧食畝均單產達到了755.5斤,同比增加7.4斤,高于全國平均增速。尤其是在玉米單產提升工程方面,今年,內蒙古將打造集單產提升措施、社會化服務生產方式、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現代農業發展、高素質農民于一體的全區綜合性、系統性、現代化農業綜合示范園區,提出“九個有”園區建設模式,將園區化理念貫穿項目落實全過程。項目重點支持水肥一體化工程措施,引導各地查漏補缺基礎設施和關鍵設備,在實現增產增效、減量增效的基礎上,支持項目探索開展引導現代化、信息化生產方式相關內容建設,升級高質量高效節水灌溉與水肥一體化系統,主推導航精量播種、籽粒直收等先進高效農機裝備。同時,進一步強化農業氣象服務和支持,發展農業氣象智能感知、智慧決策,在項目旗縣玉米智能氣象節水灌溉、農業氣象災害風險預警、關鍵農事活動氣象適宜度預報、降水與灌溉時間選擇等方面,因地制宜開展農業氣象服務。
當前,內蒙古已進入春耕春播階段,玉米單產提升工程項目區將聚焦社會化服務,保障關鍵技術環節到位,進一步降低成本、風險,提高產量,增加收益,將服務鏈條不斷向產前產后延伸,最大程度促進農業節本增效。同時,春播期間重點聚焦精量播種和重大病蟲害應對等重點,完善防災減災預案,聯合氣象部門強化監測預警,防范災害減輕損失。
今年,內蒙古將實施好“園區建設、技術集成、綠色增效、防災減災、特色種植、高產創建”等六項工程,全力建設好全區600萬畝提單產示范區任務,將已集成的27種單產提升技術模式轉化為現實產量,整區全力建設北方省區單季噸糧田示范區,力爭噸糧田達到800萬畝左右,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內蒙古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