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黃淮海地區高溫熱害、干旱脅迫、雨澇漬害、陰雨寡照等輪番登場,2021年,黃淮海地區夏玉米遭遇了嚴重的南方銹病和青枯病;2022年高溫熱害,導致部分品種結實不良,突尖、花粒和畸形穗,嚴重影響產量提高;2023年的前期高溫干旱,中后期暴雨臺風,后期陰雨連綿,銹病和穗腐病嚴重,可以說,黃淮海市場玉米品種迎來一場又一場大考,品種進一步洗牌,有的品種會迎來銷售火爆,但也有的抗性差品種就此淪為積壓種子。
面對黃淮海越發嚴峻的環境氣候考驗,業內人士都在思考一個問題,激烈的品種之戰將會朝著什么方向發展?
2000年,鄭單958進入市場,由于其高產、耐旱等多項優良特質,上市第一年,便創造了輝煌的成績。受鄭單958的影響,黃淮海區域的玉米市場發生重大改變,品種種植密度開始大幅提高,許多品種相繼被淘汰。鄭單958成為中國歷史上在黃淮海區域種植面積最大、推廣范圍最廣、影響力最強的一個品種。
2004年,先玉335通過審定,盡管受鄭單958的影響,但由于其單粒點播技術的引入推廣,農戶可接受的種植密度又出現了新變化,中低密度品種重新在市場上“活過來”。在這個時期,農民對玉米品種的普遍看法也發生了改變,大家開始喜歡種生育期更短、脫水更快、品質更好、穗軸更硬的玉米品種。
沒有一個品種是完美的,鄭單958和先玉335也不例外。鄭單958不抗銹病和青枯病,先玉335不耐高溫、抗倒性差。伴隨全球氣候變暖,黃淮海區域面臨的考驗和挑戰也越來越嚴峻,夏季高溫天數逐漸增加,病蟲害發生也愈發頻繁,這里急需一個既抗病又耐高溫,產量和品質表現穩定的品種。
2014年青枯病大爆發,2015年南方銹病爆發,黃淮海生態區的玉米品種換代,悄然推進。不抗病的鄭單958類品種逐漸從黃河以北退出市場,相對應的是X系×黃改系品種登海605,隆平206、偉科702;先玉335改良品種裕豐303、中科玉505、聯創808;以及X系×黃改或黃捋系品種良玉99、農大372迅速占領市場。后來的高溫、干旱、臺風等,也讓抗性表現不是很好的先玉335類品種種植面積逐漸縮小,新格局開始呈現。
發展至今,鄭單958及其衍生品種主要集中在黃河以北和山東的膠東,占黃淮海市場的1/4-1/5;先玉335改良系品種,主要集中在淮河的周邊;黃河流域腹部品種則以X系×黃改或黃捋系為核心。
在鄭州偉科作物育種科技有限公司科研總監田貴軍看來,黃淮海區域每一次的品種更替,都是為了適應當地氣候、種植模式、生產需求等因素的改變。
有業內人士表示:“但從20年的變遷歷程來看,幾次品種的換代大多沒有解決廣適性,現有的育種還在‘老血緣’上比拼,尚未有大的突破。”
河北兆育種業集團總裁、知名種業達人韓俊強老師看來,黃淮海夏播區主栽品種仍呈塊狀分布。登海和聯創兩家企業在黃淮海的銷量是排在前兩位,主體上登海的品種分布在山東,聯創的品種分布在淮河流域。沃玉3號2021—2022年度跨記錄地進入到前三,一躍超過鄭單958。部分區域主栽品種大幅下降,上升的品種有:農大372、明天695、MY73、東單1331、良玉99、秋樂368,成為了區域性大品種。迪卡653和德單5號在部分區域優勢依然存在。總體來看黃淮海還處于品種大換代的前夜,只要是有一定競爭力的品種在黃淮海高速增長的可能性都是巨大的,沃玉3號、MY73就已經說明了這一點。
還有一部分業內人士對黃淮海玉米品種應具有的特質進行細分,他們認為:
適合黃淮海區域積溫
生育期過長的品種,不能充分成熟,籽粒不飽滿,影響玉米品質和產量。相反,生育期過短,不能充分利用光熱資源,也不能實現高產。
具有高產潛力
株型緊湊,可以通過密植增加畝穗數;穗行數比較多,可以增加粒數;隨著配套栽培技術改善,產量潛力可大幅提高。
抗逆性較強
具有較強的抗高溫脅迫、抗病性和抗倒伏能力,同時在較高的肥水條件下又具有較好的結實性。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1.耐高溫干旱結實性好的品種,高溫干旱在黃淮海地區常常同時發生,一個優秀的玉米品種要能適應35°C以上,甚至40°C左右的短期高溫干旱天氣,正常開花授粉并結實,果穗不會出現花粒和空稈現象。
2.抗病性強的品種,黃淮海地區夏季溫度高、降雨多,小斑病、南方銹病、莖腐病和穗腐病等多種病害同時發生,特別近幾年銹病和莖腐病造成減產更為嚴重,一個優秀的玉米品種必須要抗玉米莖腐病和玉米南方銹病等病害。
3.高抗倒伏的品種,黃淮海地區在玉米生長發育過程中,最容易遭受大風、暴雨、臺風等自然災害的影響,造成玉米發生倒伏,一般減產10%-30%,甚至達50%以上。優秀的玉米品種必須要高抗倒伏才能避免嚴重的減產。一般穗位較低、莖稈韌性好、根系發達的品種抗倒伏能力強。
4.適應低溫寡照的天氣,黃淮海地區夏秋季連陰雨天較多,低溫寡照容易造成玉米授粉不良,出現禿尖或空稈現象。
期待!育種家們培育出這樣多抗、廣適、穩定、高產的“完美”品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