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進入收獲期。睢寧縣是江蘇省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面積最大的縣,種植戶正搶抓晴好天氣,加快大豆、玉米搶收進度,將“豐收在望”變成“顆粒歸倉”。
“今年是第二年進行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有去年的種植經驗和農業技術人員指導,加上今年的土地墑情好、雨水豐沛,收成總體比去年好。”田河村黨總支書記田越說。
田越介紹,據測產計算,今年田河村300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范片內,大豆畝產100公斤以上,玉米畝產600公斤以上,產量比去年均高出15%。按目前市場價折算,畝產值2000元左右,除去種子、化肥等成本,每畝純收入1000元左右。
優選品種、擴間增光、精細播種、科學肥水、綠色防控等是田河村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增產、增效的關鍵。
“玉米品種選用了耐旱、抗倒、耐密、出籽率高的‘黃金糧MY73’,大豆品種選擇了粒型大、抗病好、株高和底莢高度適中、適合機械化收割的‘洛豆1號’。”王集鎮農業農村辦公室高級農藝師李兆虎介紹,王集鎮采用的“4+2”種植模式,即4行大豆與2行玉米間隔種植。在擴間增光方面,帶寬由去年的2.7米擴大到今年的3.15米,主要是將大豆的行距由30厘米擴大到40至50厘米,確保收割大豆時不碰到玉米,有利于收割機作業,也保障穩定產量。
李兆虎介紹,在精細播種方面,采用了北斗導航系統播種,提高大豆玉米的播種質量和效率;在科學肥水方面,嚴格按農技專家指導科學施肥,畝施肥量與凈作相當。
“去年,王集鎮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共計4000畝,全鎮有17個合作社,4戶種植大戶試行。今年發展到24個合作社,近50戶種植大戶開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種植面積也擴大到8800畝,目前已經全面開收,10月中旬收完,預計平均畝產值在2000元左右。”王集鎮分管農業的郭春峰說。
睢寧縣農業農村局農作物栽培技術指導站站長徐鵬介紹,同傳統種植模式相比,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能充分發揮玉米邊行效應和大豆固氮養地作用,有利于改善土壤條件,提升土壤地力,今年全縣大豆玉米帶狀種植面積達到5.5萬畝,目前已進入豐收季,全縣收割面積已近3萬畝,預計在10月20日全面結束,預計全縣大豆平均畝產在100公斤左右,玉米平均畝產在480公斤左右,實現“玉米不減產、增收一季豆”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