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在湖北省襄陽市舉辦“花生控毒固氮提質增產關鍵技術”現場觀摩研討會。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科技發展中心,中國農業科學院,湖北省農業農村廳、省科學技術廳等相關專家代表參會。中國工程院張新友院士等專家組成專家組,在襄陽市襄州區古驛鎮張羅崗原種場,對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創建的“花生控毒固氮提質增產關鍵技術”萬畝連片應用示范效果進行了現場考察與觀摩。
花生、玉米等糧油產品易受黃曲霉毒素污染,威脅產業發展和生命健康,其污染阻控一直是世界性難題。同時,如何提高花生結瘤固氮效率同樣是世界熱點前沿難題。中國農科院油料所李培武院士團隊歷經20多年持續研究,通過從土壤源頭開展黃曲霉毒素阻控和結瘤固氮誘導耦合探索,首創了花生控毒固氮提質增產關鍵技術,發明出ARC微生物菌劑,實現了源頭阻控黃曲霉毒素與同步提高生物固氮。
中國工程院李培武院士介紹,該技術已連續4年在鄂、魯、豫等全國20個花生主產省開展示范應用。其中,2022年在全國16省40個花生示范點試驗示范,使用了ARC微生物菌劑的花生普遍出現超級結瘤固氮現象,平均增產19.67%。同時黃曲霉毒素阻控效果十分明顯,使用ARC微生物菌劑的花生果黃曲霉產毒菌豐度降低60%以上,花生仁黃曲霉毒素污染水平下降了80%,顯著提升了花生質量安全水平。
襄州區金太陽土地種植專業合作社馬理介紹,2022年ARC技術在襄州區千畝應用ARC微生物菌劑后花生苗更齊更壯了,抗病增產效果也十分顯著,果白價高,很受市場歡迎。
目前,花生ARC控毒固氮提質增產關鍵技術已被遴選為2023年全國農業主推技術和湖北省農業科技引領性技術。專家組一致認為,該技術打破了豆科作物共生固氮理論的現有認知,“三增五減”(增產、增效、增安全、減毒、減損、減肥、減本和減碳)特點鮮明,符合新時代國家農業產業高質量綠色低碳發展的戰略需求,應用前景廣闊,建議加強ARC菌劑作用機理研究并加快該技術的推廣應用。
作者:張惠雯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樂明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