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廩充實,餐桌豐富,都離不開良種的促進作用。
在全國各地還在育苗播種時,三亞市崖州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中,金黃稻田一望無邊、鮮食玉米汁水飽滿、各類蔬果瓜棚滿架......所有品種都已經迎來了它們的最佳觀賞期,游客們頻頻駐足圍觀。
這是2023中國種子大會暨南繁硅谷論壇的地展現場,近2000個品種正競相生長,品種多、類型全、面積大,是業內矚目的高水平地展。
一、1887個品種競相綻放
種業振興,關鍵的、核心的是科技創新、品種創新。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是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展示的絕佳之地。”海南南繁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特聘專家馬文全表示,該地區三面環山,大風大雨從海面上吹來至此都已減弱,這片區域很少受到自然條件的影響。
馬文全表示,今年,有264家種子企業、科研單位的1887個品種參與展示,涵蓋水稻、玉米、辣椒、番茄、西甜瓜等各類型作物,且優新品種占比近60%。

記者采訪海南南繁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特聘專家馬文全
“目前,所有的品種都到達了最佳展示期,已經是一幅良田沃野的豐收圖景。”海南南繁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曉波介紹,為了能在同一時間展示各類作物的最佳生長狀態,他們對地展進行了精細管理。特別是鮮食玉米,根據品種生育期進行了穴盤育苗播種,有效解決了鮮食玉米直播慢、不整齊等問題,為會期品種同臺競技以及品鑒活動的開展提供基礎。
恰逢玉米成熟時,中國種子協會鮮食玉米分會會長賈俊介紹,前幾天,16位專家來到玉米展示區,在127余個鮮食玉米品種中,優中選優,綜合抗病性、適應性、商品性等多種因素,評選出了10個鮮食玉米拔尖品種,被授予“海南好吃玉米”金獎品種的榮譽。

地展現場,一個個玉米金黃飽滿。

整齊一致的玉米地
今年,大會新設稻田畫打卡,在觀景臺上俯視園區,由彩色稻組成的“CSC”圖案整潔清晰可見。
“我國水稻科研育種水平達到國際領先地位,離不開南繁的支撐。”海南農墾南繁種業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謝詩宏表示,本次展示的水稻,云集各地優勢品種,整體長勢較好。未來,農藝性狀、經濟性狀表現突出的品種,將會推廣到海南、廣東、廣西等南方稻區。

彩色稻呈現出“CSC”的圖案
大棚內,番茄、辣椒、西甜瓜、南瓜等作物碩果累累。海南省農墾科學院集團有限公司蔬菜研究室負責人楊瑾表示,今年展示的茄果瓜類品種類型愈發豐富,番茄的光色澤就有紅色、黃色、青色、巧克力色等,還有像葡萄一樣的藍精靈系列品種。
“今年,參展的螺絲椒在辣椒中占比30%以上,可以明顯感覺到螺絲椒越來越受歡迎了。”馬文全認為,辣椒育種最關鍵的就是創新種質資源,目前的資源已經難以難以滿足辣椒育種的多元需求,亟需新的資源進來,利用新資源才能育出更好的品種。

品鑒區擺滿了各式辣椒

品鑒區擺滿了各式辣椒
中國是開展育種蔬菜種類最多的國家,系統育種的蔬菜作物超60種。利用海南得天獨厚的氣候,能有效篩選出耐熱品種蔬菜。馬文全表示,現在蔬菜育種將優質放在第一位,優質、高抗、高產的好品種才是首選。
二、“淘寶”圣地將升級到2.0模式
李曉波指出,相比往年,今年的地展品種展示更豐富、配套設施更加完善。
“總結往年的不足,今年在土地整理、土壤改良、田間布局等方面都作了較大改善。”馬文全表示,他們要以最大的誠意給大家呈現一個品種革新、內容更新的田間展示盛宴。
李曉波告訴記者,技術人員從2022年9月開始籌備,并根據以往地展的承辦經驗,制定了充分詳細的服務方案,包括土壤殺菌、播種移栽時間、病蟲害管理等多項內容,細化分工責任到人,保證地展工作順利開展。

記者采訪海南南繁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曉波
為保護土壤,本次大會堅持綠色化種植。
馬文全介紹,為做好耕地保護工作,田間的起壟覆膜全部使用可降解薄膜。“盡管這種降解膜成本較高,但是它能夠在生產結束后的數月內被降解,為農田保護提供有利條件。”
與此同時,大量智能化設備、農業機械也開始加入“地展管理大家族”。
地展上線了信息管理與調度平臺。馬文全介紹,這是智慧農田的雛形,水肥一體、田間微氣候監測(土、水、溫、濕等)、田間蟲情監測、遠程管理、飛防等,都可以實現。
田間配備的移動檢測車,可以隨時開到南繁地塊上檢測土壤的PH值、肥力、有機質、水質、重金屬含量等情況。“我們現在可以完全遠程實時監控田間情況,根據檢測結果精準管理。”馬文全說。
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示范帶動作用顯著。“最近半個月,我已經接待了上千人,這里變成了育種家、種植戶的‘淘寶’圣地。”馬文全高興地告訴記者。
李曉波表示,大會地展有效帶動周邊農民增收致富,近期有百余家基地與種植大戶來觀摩學習,近50家單位來咨詢新品種新技術。“地展的管理水平越來越現代化,我們稱現在的地展管理為1.0模式。近期,我們正在討論方案,明年要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升級,打造地展智能化、數字化的2.0模式。”
更多地展現場精彩瞬間






記者丨鐘海芳
攝影丨吳秒衡
編輯丨農財君
聯系農財君丨18565265490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