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里由于地理位置和氣候原因,很容易發生小麥赤霉病。多虧了國家和省里組織實施的免費‘一噴三防’,今年小麥畝產比去年多了200斤,增產了不少。”回憶起今年種糧情況,安徽省長豐縣種糧大戶楊吉云對政府的做法贊不絕口。
與楊吉云一樣,各地農民面對重大病蟲害都不再擔心。今年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聚焦小麥條銹病、赤霉病、水稻“兩遷”害蟲、草地貪夜蛾等重大農作物病蟲害,扎實開展“蟲口奪糧”促豐收行動,最大限度減輕危害損失,為我國糧食產量連續8年站穩1.3萬億斤臺階發揮了重要作用。
早謀劃強部署 重大病蟲害發生得到有效遏制
“今年灌漿期,我的麥田里出現了白粉病。小麥白粉病發展很快,發展嚴重了就會影響產量,我看著干著急。好在縣里給我們組織了兩次免費的‘一噴三防’,及時防治住了白粉病,今年糧食產量保住了。”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張華鎮姜集村種糧大戶姜清才談起今年的小麥產量,對政府的“一噴三防”政策充滿感激。
今年,各級各地農業農村部門高度重視病蟲害防控工作。農業農村部統籌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按照“早謀劃、早預警、早準備、早防治”的思路,聚焦重點,科學施策,全力以赴抓好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
年初制定印發《“兩增兩減”蟲口奪糧促豐收行動方案》,對防災奪豐收提出總體要求;春季組織召開全國春季農業生產暨加強冬小麥田間管理工作會議,對春季田管和病蟲害防控進行動員部署;在病蟲害防控關鍵時期,先后召開全國小麥條銹病、“三夏”生產視頻調度會,早稻病蟲防控視頻連線會、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會、秋季重大病蟲害防控現場會等多次會議,分病蟲、分片區對防治工作再推進再落實。
在防控策略方面更是不斷科學優化。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防控技術體系不斷優化,實行“一蟲一策、一病一方”,因地制宜集成蝗蟲、條銹病、赤霉病、水稻“兩遷”害蟲等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體系,為“蟲口奪糧”保豐收提供有力支撐。如在小麥條銹病、赤霉病方面,通過實施藥劑拌種預防秋苗發病、“打點保面”壓低菌源,“見花打藥”控制穗期發病,有效減輕了病蟲害暴發流行和危害損失。在水稻“兩遷”害蟲方面,實施大區聯合監測、壓前控后,強化區域間聯防聯控、區域內統防統治,嚴防暴發危害。在草地貪夜蛾方面,制定了科學的防控方案,實施“三區四帶”布防,成功將發生的危害控制在西南華南地區,保障了黃淮海、東北等玉米主產區生產安全,被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選定為全球防控示范國家。
據統計,今年累計實施農作物重大病蟲草害防治面積52.25億畝次,其中小麥13.86億畝次、水稻23.19億畝次、玉米15.20億畝次,經過全年有力預防控制,農作物病蟲草害危害損失率為4%,比上年下降0.19個百分點,沒有大面積暴發成災。
服務指導到田塊 減損增產效果顯著
“我們這萬畝范園區實施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兩種作物種在一起也是會發生不同的病蟲害,由于是新模式我們心里都沒底兒,多謝農業技術人員及時給我們做技術指導,為我們解除了后顧之憂。”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種糧大戶邱守先說。
據悉,今年在推廣帶狀復合種植新模式中,周口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和商水縣農業農村局的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現場向種植戶傳授病蟲害防治關鍵技術,并進行實操指導。最終商水縣張莊鎮推廣的1.1萬畝大豆玉米間作套種模式實現了玉米不減產、多收一季豆的目標。
今年,各級植保部門把做好重大病蟲害防控作為大事來抓,加快綠色植保技術創新與推廣應用,積極組織開展“防病治蟲奪豐收”行動,有力遏制了遷飛性、流行性、區域性重大病蟲重發態勢,病蟲防控減損增產效果顯著。
重大病蟲害防控離不開精準的技術指導。今年農業農村部組織制定水稻、小麥、玉米和果菜茶等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20個,多次發布防治指導意見和信息情報,分作物、分病蟲做好防控技術指導。同時組織舉辦了水稻螟蟲綜合防控技術培訓、“三棵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暨植物誘導免疫技術培訓,分區域、分階段推進重大病蟲防控工作,大力推廣農作物病蟲害防控新技術。
今年,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了“百千萬”技術指導行動,在農作物病蟲害發生防治關鍵時期,分別組織部級100人次、省級1000人次和地縣級1萬人次植保技術人員深入生產一線,通過開展調研指導、技術指導、技術培訓和宣傳服務等方式開展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指導行動。據統計,全年各級植保體系共派出技術指導組2.9萬個94.3萬人,舉辦農民田間學校等現場培訓4.1萬場次,培訓農民技術帶頭人和專業服務組織代表413.4萬人次。通過加強技術指導,切實提高技術到位率和防治效果。
同時,組織開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病蟲害發生與防治專家指導活動,服務擴大大豆油料生產重大任務。此外,在防控關鍵時節,及時組派工作組和專家組,赴重點省份開展巡回指導,督促防控措施落實。
全國農技中心病蟲害防治處處長劉萬才介紹,今年全國農技中心組織河南、山東、河北和安徽等12省植保體系開展小麥、水稻、玉米等作物病蟲害防控成效與植保貢獻率評價。結果表明:今年全國農作物病蟲害防控植保貢獻率為23.18%。據此測算,通過開展農作物病蟲害防控,全年共挽回糧食總產3183億斤(其中三大糧食作物2890億斤)。按我國人均每年966斤糧食占有量計算,相當于為3.29億人口挽回1年口糧,病蟲防控減損增產效果十分明顯,也無比重要。
投入力度大 綠色防控效果好
“今年我們在玉米種植期間實行了節本增效的減化肥減農藥措施,這些措施對保護黑土層和降低環境污染起到很好的效果,而且還能節省成本,效益很可觀。”北大荒集團建設農場有限公司第四管理區種植戶梁忠輝享受到了綠色防控帶來的利好。
據建設農場有限公司農業發展部農業辦主任佛明珠介紹,建設農場有限公司在玉米管理技術中堅持化肥減量提效、農藥減量控害。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減少化肥使用量;推行精準施藥和科學安全施藥,降低農藥使用量。
為促進農藥減量,促進綠色防控,今年農業農村部組織實施綠色防控“雙百”行動,又創建120個綠色防控整建制推進縣,累計創建總數達320個,省部共建100個綠色防控示范基地,集成推廣綠色防控技術模式150余套。
各地大力推進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綠色防控,推進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據初步統計,目前全國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服務組織超過9.32萬個,日作業能力達到1.36億畝,今年三大糧食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43.6%,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主要農作物綠色防控面積11.84億畝,同比增加0.74億畝,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52%,比上年提高6個百分點。
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都需要資金保障。今年,中央財政安排農業生產救災資金16億元保障小麥“一噴三防”措施全覆蓋,為糧食豐收保駕護航。在重大病蟲害防控上,農業農村部積極爭取農業生產救災資金,同時加強對專項資金使用調度,促進防治資金盡早盡快落實落地,不斷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和防控工作水平。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經過多方努力,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取得了良好成效。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堅決貫徹中央的決策部署,按照生物安全法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要求,堅持底線思維,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完善平戰結合防控策略,加快提升重大病蟲防控能力,堅決打好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攻堅戰和持久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