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正值晚稻收割季節,天津寧河區七里海鎮農戶杜乃合的合作社里早已忙碌起來。
“現在稻蟹混養在天津是個時髦的種法,去年年末我們售出了80萬斤扣蟹,能滿足今年周邊10余萬畝面積的稻蟹混養。”杜乃合從事河蟹養殖繁育工作30余年,曾經的“河蟹大王”現在則專注于小站稻種植。
“在水稻田中混養河蟹,我們運用生態防控,生物菌劑抑制了土壤中的雜菌,河蟹苗吃掉了土壤和秸稈上的害蟲;優質小站稻‘金稻919’畝產達1300斤,每畝水稻還收獲河蟹40斤。”杜乃合通過近百畝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基地生態種植,實現了小站稻事業的“彎道超車”。
近年來,天津市大力發展稻魚綜合種養,由2019年的5.7萬畝發展到今年的53.5萬畝。其中,發展稻蟹綜合種養達到了38.2萬畝,占總養殖面積的72%。今年,僅寧河區稻蟹綜合種養面積就已超過20萬畝,畝均效益增加500元,總產值增加過1億元。
憑借小站稻綠色高質高效發展,天津致力于成為全國高端優質水稻發展引領區。天津以“高產優質品種水稻+稻蟹”種養技術模式為核心,在寧河區建立示范區1萬畝。水稻種植全過程采用綠色防控技術,通過安插二化螟誘捕器等,改善蟹苗生長環境,提高成活率。同時,集成“耕前機械化配方施肥+無人機孕穗期施氮鉀追肥+無人機病蟲害綠色防治”,確保水稻長勢平穩。實現了稻蟹生長環境綠色安全,糧食種植機械化、智能化,“一水雙收”“稻蟹雙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