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的腳步漸遠,2022年的鐘聲臨近。在即將過去的一年,秘書處的工作得到了協會會員和種業同仁的熱情關心和大力支持。在這辭舊迎新之際,我們謹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謝并致以新年的祝福!
2021年種業振興行動邁出了穩健的步伐,2022年將開啟種業振興行動三年打基礎的新征程。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為種業振興增添了新動能,剛剛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又對種業振興提出了新要求。在這辭舊迎新之際,我們如何評價種業振興已有的現實基礎?如何認識種業振興面臨的嚴峻挑戰?如何把握種業振興所要的奮斗目標?正確認識這些問題,有助于在新的一年里,增強秘書處做好協會工作,發揮協會作用,助力種業振興的自覺性、緊迫感和責任心。
一、要充分肯定種業振興已有的現實基礎,增強助力種業振興的自覺性
種子是生命的源泉,是活力的象征,也是文明的希望。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一粒種子曾經開創了世界文明。早在遠古時代,人類的祖先就從隨風飄落的種子在泥土中生根發芽和開花結果這一神奇現象中得到靈感,告別了茹毛飲血的原始采集,開啟了刀耕火種的農耕文明。從此,種子養育著人類代代相傳,生生不息,催生著農耕文明、工業文明和現代文明,承載著人類的和平美好和繁榮希望。人們由衷地感嘆種子的神奇,崇敬種子的魅力,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種業人薪火相傳,生命相續,為種業事業的發展奉獻青春年華和畢生心血,開拓了種業發展的歷史進程,留下了種業發展的豐富遺產。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更是開啟了種業人的逐夢征程,厚植著傳統種業的根基,催生著現代種業的夢想。
新中國成立7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種業人取得了無愧于種業的歷史性成就。科技創新凝聚成果。中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量已超過50萬份,占全球總量的6.7%,位居世界第2位;雜交水稻和小麥育種技術處于世界領先;雜交水稻、轉基因抗蟲棉、“雙低”油菜等一大批新品種得到推廣應用。南繁基地和國家級制種基地建設穩步推進;體制改革釋放活力。體制改革開啟了中國種業多元化市場競爭,各類種子企業蓬勃發展,開展自主育種研發和產學研合作,逐漸成為現代種業的創新主體;對外開放聚合優勢。引進了優良的柑橘和紐荷爾系列臍橙品種;引進了單倍體育種、SNP檢測、基因編輯等國際先進技術;引進了一批跨國種子公司;加入了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1978年文本);法治建設彰顯公平。《種子法》的修訂和最近的修改,形成了以《種子法》為核心的多層次、寬領域、立體化的法律法規體系,為開展研發、生產和經營活動提供了公平法治環境;企業發展顯示生機。涌現了一批綜合實力較強的育繁推一體化企業,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中國企業不斷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和科研資金投入強度,品種選育能力和產業競爭實力顯著增強,目前本土企業隆平高科已進入全球種業十強。
新中國成立7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種業人作出了無愧于時代的歷史性貢獻。為農業生產發展發揮了先導作用,為農業環境友好發揮了保障作用,為人民生活改善發揮了壓艙作用,為中國社會穩定發揮了定神作用,為世界種業進步發揮了推動作用。中國種業發展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作出的歷史性貢獻,是以袁隆平等十位中國種業功勛人物,以趙振東等十位中國種業杰出人物為代表的全體種業人砥礪奮進、拼搏奉獻的勞動成果和改革創新、開拓進取的智慧結晶,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重要成就和歷史經驗的組成部分,也是我們今天中國種業振興所具有的最為牢固的基礎和保障。
二、要客觀認識種業振興面臨的嚴峻挑戰,增強助力種業振興的緊迫感
我們要把握世界種業變革的現狀。一是變革的因素更加多元。影響種業發生深刻變革的因素除了傳統意義上的科技進步和企業重組以外,資本的介入、服務的延伸和規則的融合也正在成為種業變革的重要因素。二是變革的動力更加強勁。科技作為影響種業變革的基礎因素,以“生物技術+信息化”為特征的科技競爭更加激烈。企業作為影響種業變革的主體力量,以“農化+種業”為特征的世界超大型農化企業,重組后的資源更加集中。資本作為影響種業變革的粘合劑,以“單純財務投資+產業資本融合”為特征的資本介入更加活躍。服務作為影響種業變革的催化劑,以“強調技術創新和全方位解決方案”為特征的服務滲透更加深入。規則特別是制定實質性派生品種管理規則作為影響種業變革的導航儀,以“接軌和融合”為特征的規則引領作用更加突出。三是變革的趨勢更加明顯。以基因編輯、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種業科技革命方興未艾,氣勢恢宏;全球第4次超大型農化集團間的重組曾經風起云涌,如今天下初定。中國國內種業企業的重組正在大浪淘沙、分化組合;資本介入擇機涌動,蓄勢待發;規則融合迂回曲折,漸行漸近。
我們要認清中國種業存在的短板。一是種業基礎性研究原始積累和應用性研究的市場開發不足,存在種源被“卡脖子”和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風險隱患,有利于種業科技創新的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二是種子企業散、弱、小,做大做強、做專做優、做特做精的企業基礎不足,企業市場競爭力有待進一步提升;三是在種業進一步擴大開放,外資擇機涌動的背景下,中國種子企業對資本介入準備不足,中國資本的粘合劑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四是服務延伸剛剛起步,基礎薄弱,延伸的深度不足,催化劑的功能有待進一步拓展;五是雖然新修改的《種子法》建立了實質性派生品種管理制度,但其它相配套的條例和辦法的修訂有一個滯后的過程,人們的行為方式還會有一定的慣性,加大對品種知識產權保護的緊迫性認識不足,與新建立的制度融合進程有待進一步加快。
我們要順應民族復興賦予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從確保國家安全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高度發出了“必須把民族種業搞上去”的偉大號召;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的《種業振興行動方案》,提出了“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的總體目標;農業農村部啟動了種業振興行動,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解決“種源卡脖子”、“打好種業翻身仗”的進軍號已經吹響,神州大地奏響了種業振興的時代強音。全黨上下,全國人民對種業問題的認識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對種業工作的部署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度,對種業措施的落實也將會達到前所未有的力度。在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的歷史性時刻,打好種業翻身仗,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實現種業振興目標,不是一道可做可不做的選擇題,而是一道一定要做好的必答題。這就是我們面臨的嚴峻挑戰。
三、要正確把握種業振興所要的奮斗目標,增強助力種業振興的責任心
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的《種業振興行動方案》錨定2035年種業遠景目標,提出了一年開好頭、三年打基礎、五年見成效、十年實現重大突破的種業振興行動目標,部署了實施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種業創新攻關、種業企業扶優、種業基地提升和種業市場凈化等五大種業振興行動。
要按照《種業振興行動方案》提出的目標要求,著力夯實種質資源基礎,全面摸清種質資源家底,抓緊做好保護和鑒定評價工作。要圍繞保障優良品種的自主可控,加快培育一批新的突破性優良品種,持續加強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攻關。要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培育壯大一批具有競爭力的現代種業企業,加快建立以種業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商業化育種體系。要順應現代農業用種需求,切實提高種業基地建設水平,增強良種穩定供應能力。要全面優化種業市場環境,完善種業市場法律制度,加大市場監管處罰力度。
中國種子協會作為種子行業的社會組織,在新的一年里,協會秘書處要在認真學習,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切實貫徹《種業振興行動方案》賦予協會的工作要求,履行好協調、服務、維權、自律職責,發揮好政府與企業的橋梁作用,在加強信用體系建設,服務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加強法律團隊建設,服務種業市場環境凈化、加強團體標準建設,服務種業高質量發展、加強中國種子大會平臺建設,服務種業論壇研討和成果展示、加強合作機制建設,服務種業開放交流、加強網絡陣地建設,服務種業輿論宣傳等6個建設和6個服務上下功夫,見成效,與全體會員和種業同仁一起,肩負起種業振興的時代使命,為打好種業翻身仗,實現種業振興目標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