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生加工生產線。趙田 黑龍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蔣國紅攝
“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著個‘白胖子’”,金秋季節,拉林河畔的雙城區韓甸鎮的農民們正忙著打花生、脫粒、裝袋、運輸、深加工……種植花生,讓韓甸鎮1000多戶農民穩穩走上小康路,黑土地上的“白胖子”變身為小康日子里的“金豆子”。
前不久,短短一個多小時的一場愛心公益直播,在線售出2000余袋花生產品,讓產自雙城區的“翠小妹”花生產品在全國市場知名度又漲了一大截。“不光花生特別好吃,產品包裝上的‘雙城小妹兒’也挺吸睛。”購買過花生消費者給出五星好評。
這位“雙城小妹兒”叫左翠翠,她是翠翠花生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左翠翠從小生活在韓甸鎮白土村,高中畢業后開始創業,但該干點啥她一直沒拿準主意。“最托底的選擇當然還是做農業,在黑土地里刨金。”左翠翠說,但作為“新農人”,她不想走父輩的老路,她要在黑土地里蹚出一條新路來。
200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左翠翠在電視上看到了山東省一幕種花生的場景,一下心動了。她去山東考察,還從山東的花生研究所引進了種子,回來種了100畝地花生,第一年就試種成功。2011年,左翠翠和丈夫王金龍成立了翠翠花生種植專業合作社。夫妻倆帶領社員建起了花生種植基地,包括綠色花生示范區,農業環境、農田作業和病蟲害等全部實現在線監測。左翠翠苦學技術、勤問專家,近幾年來,她將合作社的花生畝產量由原來的175公斤提高到230公斤左右,畝效益也超過千元,是玉米收益的2倍,實現了花生產量和品質雙提升。
周圍的農戶看到合作社掙到了錢,紛紛開始種花生,左翠翠夫婦無私地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鄉親們,還為他們代購種子、農藥和化肥等生產資料,并幫助117個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在合作社的帶動下,全鎮近4萬畝耕地都種上了花生,實現了連片規模生產。
合作社規模越來越大,左翠翠夫婦決定向花生食品加工、網絡銷售要效益。2017年,左翠翠注冊了哈爾濱市翠翠食品有限公司,又在雙城區委區政府的扶持下,多方籌措2000多萬元建設花生加工廠,引進吊爐花生、五香花生、酒鬼花生多條生產線,年加工花生5000噸,加工量達到全區花生產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左翠翠還讓合作社的產品入駐黑龍江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消費者可利用手機掃碼獲取基地生產全程信息和實時監控視頻信息,提高了生產環節的透明度和銷售市場的信任度,“翠小妹”花生產品在全國也越叫越響。
“黑龍江是花生食品消費的較大省份,過去我們沒有成型的花生加工企業,翠翠花生種植專業合作社為龍江發展花生產業破了題。”哈爾濱市農科院農經中心主任劉穎卓告訴記者。劉穎卓說,翠翠花生種植專業合作社是一個絕好的樣本。未來,要鼓勵農民參與到農產品加工產業中來,從農產品加工到食品加工,延長農業的產業鏈,提升農業價值鏈,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趙田 黑龍江日報全媒體記者蔣國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