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鄂托克前旗城川鎮
小辣椒闖出大市場
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前旗城川鎮是內蒙古辣椒發展較早的鄉鎮。據《城川鎮志》記載,“1996年蘇壩海子村民李樹林種植保加利亞尖椒0.3畝,當年一次性采摘后拉到陜西寧條梁鎮賣了740元錢……”25年的辣椒產業發展,種植面積從0.3畝到3萬畝,冷庫面積從零到3.5萬立方米,泡沫箱廠年產量突破百萬件。完善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鏈接,閉合的產業運行體系,不但為辣椒銷售商提供全流程供給,更為“城川辣椒”產業持續發展和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新模式、新形態。
“三條橫向、一條縱向、一條延縫隙”是封存辣椒泡沫箱工人們熟練的動作,秒表計時發現,一個辣椒泡沫箱封存只需18秒。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實則是他們練就了多年的“吃飯動作”,他們的工資也比普通務工人員每天高近百元,在大田辣椒大量收購時節,每人一天能包裝近2000箱,正是這一箱箱封存的“城川辣椒”,通過冷鏈運輸暢銷南多地。
“產業興,鄉村興。產業旺,農民富。”為更好地發展壯大辣椒產業,城川鎮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深入推進鄉村振興的治本之策和長遠之計,立足農業為主、勞動力充足和城川氣候適應等資源優勢,采取“加強基地建設、扶持龍頭企業、創建知名品牌”等措施,在不斷提高“碧玉”“宥州”等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下,發展“紅色城川”區域品牌,初步形成了辣椒基地化種植、組織化經營、市場化運作、品牌化銷售的良好局面,在以辣椒為主體,西瓜、馬鈴薯、白蘿卜等蔬菜為輔的多蔬菜并供的市場供給新形勢下,城川蔬菜轉型升級,遠銷廣東、湖南、西安等南方省市。
為持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鎮建設,在高質量推進農牧業發展同時,城川鎮不斷強化合作社帶動效應,通過聘請種植專家和種植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監督生產,引導種植戶對辣椒產業產前、產中、產后全流程科學種植,并為種植戶提供使用優質種苗和苗種政策性補貼等方式,發展統一規劃種植、技術指導、育苗供應、產品銷售的“四統一”運營模式,輻射與帶動廣大種植戶的可持續發展經濟體已初現雛形。
“鮮紅鮮綠的辣椒滿市場擺,廣州上海的客商爭搶著買”,近年來,城川鎮聚焦辣椒主業,把辣椒產業做成鄉村振興的又一主打產業,融合二、三產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并推行“紅色城川”區域品牌,全力構建產業興旺的鄉村振興新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