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農藥包裝瓶的重量不到100克,包裝袋不到10克,但足夠引起農民王艷華的重視。眼下,黑土地已到顆粒歸倉時刻,讓她驕傲的是,自家全年農藥包裝污染為零。在吉林省舒蘭市水曲柳鎮東升村,44歲的王艷華是種糧大戶,她家每年耕種10公頃土地,理論上可能產生70多個廢棄的農藥包裝。從2018年開始,她將農藥廢棄包裝做統一管理,集中送往村部或鎮里。“我是吃農業這碗飯的,生態和環保問題不能馬虎。”王艷華說。實際上,農藥包裝問題也早已受到官方關注。自2017年8月開始,吉林省開展“農藥包裝廢棄物專項整治行動”,王艷華所在的吉林市地區率先推進。截至目前,吉林市已回收和處理農藥包裝廢棄物580多噸,預計到年底處理量可達760噸。
對王艷華來說,她的“環保意識”還能帶來一些收益:當地按照每個農藥瓶0.1元、包裝袋5分錢進行回收。舒蘭市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副大隊長張福生介紹,當地在各級鄉鎮(街道)均設置了收集點,在兩處水源地設置6個收集點。“2018年我們搜集了27噸,2019年搜集67.8噸,今年目前我們搜集到了75噸。”他說,當地的“作戰面積已經覆蓋98%以上。”吉林市農業農村局農藥處處長高喜文介紹,農民以往處理農藥廢棄包裝比較粗放,容易對土地和水源造成二次污染,近年來農民的環保意識逐漸增強,行動受到了民間的支持。吉林市下轄縣級市樺甸,鄉鎮農業站也負責組織農藥包裝廢棄物的收集、轉運、集中處置及安全技術指導,還建成了專門庫房,配備專人管理。廢棄包裝將交由專業公司進行無害化處理。
石洪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