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農技中心關于印發《2020年全國農作物種子產供需形勢分析夏季例會紀要》的通知
農技種〔2020〕9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種子(種業、農技)站(局、中心),天津市、遼寧省農業發展服務中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種子管理總站,黑龍江省農墾總局種子管理局,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
2020年7月24日,我中心召開了2020年全國農作物種子產供需形勢分析夏季例會。會議調度了2020年春夏播作物制繁種面積落實情況與秋冬種作物種子收獲情況,總結了上半年種子市場運行特點,提出了深入做好種業信息工作要求與措施。現將《2020年全國農作物種子產供需形勢分析夏季例會紀要》印發你們,請各地認真學習貫徹文件要求,統籌做好種子產供需形勢分析、市場監測和種業統計三項核心工作,加強對種子生產經營主體的引導,確保種子供需平衡和供種結構優化。
全國農技中心
2020年8月6日
2020年全國農作物種子產供需形勢分析夏季例會紀要
2020年7月24日,全國農技中心召開了2020年全國農作物種子產供需形勢分析夏季例會。會議調度了2020年春夏播作物制繁種面積落實情況與秋冬種作物種子收獲情況,總結了上半年種子市場運行特點,提出了深入做好種業信息工作的要求與措施,江西、江蘇、四川3省代表在會上做了先進典型發言。各省、區、市種子(種業、農技)站(局、中心),天津市、遼寧省農業發展服務中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種子管理總站,黑龍江省農墾總局種子管理局,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等單位業務負責人參加了會議。紀要如下:
會議認為,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級種子機構、各種子企業和有關各方的通力協作下,新冠肺炎疫情對種子生產供應造成影響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上半年市場運行平穩有序,種子供應及時,春夏播作物制繁種面積落實到位,秋冬種作物種子喜獲豐收,不僅有效保障了今年農業生產用種安全,也為下一年度農業生產供種安全打下了堅實基礎。
——上半年市場運行平穩有序。全國玉米種子畝用種成本為43.18元/畝,同比下降4.43%。雜交水稻種子市場銷售價格為65.79元/公斤,同比下降8.13%。其中,雜交早稻種子售價61.35元/公斤,同比上漲5.27%,雜交中稻、雜交晚稻種子銷售均價分別為70.09元/公斤與64.81元/公斤,同比分別下降13.39%與3.30%。全國大豆種子平均售價為9.36元/公斤,同比增長18.21%。全國常規稻種子平均售價為8.61元/公斤,同比增長2.62%。全國花生種子平均售價上漲至13.17元/公斤,其余春夏播作物種子售價與去年基本持平。全國春夏季種子市場各類作物種子供應充足、質量較好、價格穩定,在疫情防控情況下,有效保證了農民用種需求,同時也為種子企業在品牌建設、銷售網絡下沉和數字化銷售手段跟進等方面提供了更深入的思考空間。
——秋冬種種子生產再獲豐收。全國冬小麥種子實際收獲面積1114萬畝,平均繁種單產441公斤/畝,實際收獲種子49億公斤,河北、安徽、山東等省受倒春寒天氣影響,部分弱春性中早熟品種繁種產量有所下滑,其余省份小麥種子生產情況整體好于常年。今年雜交冬油菜制種收獲面積10.02萬畝,新產雜交油菜種子930萬公斤;常規冬油菜繁種收獲面積3.08萬畝,新產種子391萬公斤。加上企業庫存,2020年秋冬種作物種子有效供種量能滿足大田用種需求。
——春夏播制繁種面積總體穩定。雜交水稻和雜交玉米制種面積合理縮減,單一品種制種規模減少,制種組合增多,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國雜交玉米落實制種面積230萬畝,比去年減少26萬畝,減幅為9.5%,其中大田玉米落實制種面積200萬畝,青貯玉米26萬畝,鮮食玉米4萬畝,除新疆北部基地遭遇干旱,甘肅少數基地銹病、玉米螟等病蟲害發生較重外,其余基地田間長勢總體良好。全國雜交水稻落實制種面積115萬畝,比去年實際制種面積減少24萬畝,減幅為17%,早稻落實制種面積19.3萬畝,中稻落實制種面積75萬畝,晚稻落實制種20.7萬畝,江西、湖南兩省部分制種基地受連日雨水和持續低溫天氣影響,早制品種出現倒伏、結實率低與穗上芽等現象;福建基地病蟲害發生情況好于往年。全國常規稻落實繁種面積181萬畝,比去年增加6萬畝。大豆繁種面積攀升至403萬畝,比去年增加32萬畝。棉花、馬鈴薯、春小麥、春油菜落實制繁種面積分別為144萬畝、304萬畝、70萬畝與8.55萬畝,同比基本持平。
會議強調,面對改革后基層種業機構人員缺失以及突發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重大困難,種業信息體系迎難而上、勇于擔當、主動作為,上半年工作成效顯著,值得充分肯定,各地要相互學習借鑒,認真學習今年種業信息工作的四個文件要求,進一步改進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工作質量。
——在抗疫中體現了高度的責任感和敏銳性。面對突然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春節一過,我中心迅速下發《關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種情監測工作的緊急通知》,各級種子機構迅速響應,立即開展體系應急調度、企業應急調查與種子市場觀察點應急監測,準確預判疫情對供種的影響,提出對策措施建議,先后發布6期全國種情通報、200多期區域種情通報,為各地及時掌握春耕農業生產用種形勢,有序指導企業復工復產,著力打通種子運輸堵點,提供了實時、高效、準確的種情信息,在戰疫情、保春耕供種工作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各地創造了大量好的做法和好的經驗。江西省針對歷年來雜交水稻制種面積調度偏大、用種量統計偏高的問題,通過開展省重點企業、基地制種面積調查,進一步核驗了體系調度面積,并結合企業庫存、糧食收購價格以及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對下年度雜交稻供需形勢作出了預判,數據說服力強,結論可靠性高;江蘇省種子站將種業信息工作列入重點工作計劃,下發《做好全省種子產供需工作的通知》,加大對本省4個國家級雜交稻制種大縣制種面積的監測力度,同時將種情通報作為省站主要的發聲媒介,定期發布工作動態,宣傳典型經驗,有效提升了行業影響。四川省面對農作物種類繁多、企業數量龐雜、監測調度任務繁重難題,通過建立市州和基地縣信息統計工作培訓會、種業信息會商會等機制,以及組建省級發證企業微信群等方式,有效提高了調度統計信息工作水平。
會議要求,下半年種業信息服務體系要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在監測信息的時效性、準確性與前瞻性上持續發力,強化對種子管理機構與企業發展狀況、種子生產繁育情況、種子供需與市場價格動態的精準研判與超前預判,充分發揮種業信息工作的決策支撐與方向引領作用,服務現代種業發展大局。
——圍繞前瞻性抓種子供需形勢分析。一是完善調度機制。圍繞體系調度、基地調度、企業調度三條工作主線,建立常態化調度機制,密切關注重要農作物制繁種落實面積、落實進度,作物田間長勢、病蟲害發生與災情發生情況,定期將種子生產使用等重要種情信息報送至我中心。二是突出調度重點。加強對國家級“兩雜”制種基地、區域性良繁基地的種情監測以及各作物主導企業的信息調度,通過對重點基地、主導企業調度信息的相互驗證,核驗供需調度數據的準確性。三是強化趨勢性判斷。結合當前國際形勢、行業重大政策、糧食價格波動、栽培技術變革等因素,對下階段重要農作物制繁種面積、制繁種單產、大田用種面積、畝用種量、種子商品化率等方面作出綜合預判。
——圍繞及時性抓種子市場動態監測。一是持續完善監測布局。各地要根據本區域種子市場的作物代表性和區域代表性要求調整優化全國種子市場觀察點布局,同時按照全國種子市場觀察點運作模式,盡快構建起本省種子市場監測網絡。二是著力提高監測效能。加強管理培訓,組織觀察點高質量完成日常監測工作與臨時性調度任務,加強與觀察點的交流互動,增進觀察點凝聚力和集體歸屬感,積極爭取工作經費,提高觀察點工作積極性。三是做好觀察點工作評價。各地要做好觀察點監督管理與績效評價工作,于每年6月初將績效考評結果報我中心,同時將本省工作績效表現較好的觀察點推薦為全國觀察點。四是加強市場分析指導。各地要學習借鑒江蘇、四川、江西等省的先進經驗,不斷提高種情通報的發布數量與質量,樹立行業權威,服務種業管理決策與指導農民選種購種。
——圍繞準確性抓種業統計工作。一是要提高認識,明確種業統計的重要性。種業統計是判斷產業基本面的主要依據,各地要清晰認識到種業統計工作對種業發展的作用愈加強化,種業統計在種子事業工作體系中的位置愈加突出,種業統計工作大有可為。二是要突出重點,強化多途徑調研核實。各地要對本轄區內企業大概體量做到心中有數,對重點企業上報數據分作物跨年度排序審核,對重點企業關鍵指標多途徑調研核實,確保統計數據準確真實可靠。三是要注重積累,加強綜合研判。各地工作人員要重視企業經營信息的平時積累,關注主導企業、外資企業、特色企業的信息發布,同時利用供需調度和市場監測信息,強化比對分析,得出符合實際的結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