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干旱、青枯、倒伏、陰雨、穗腐……
2025年的種植季,是對玉米品種的一次“極限考驗”。
面對連番挑戰,不少品種花粒禿尖、青枯倒伏、穗腐嚴重,而中農大678卻再次以實力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10月24日,山東桓臺,76畝中農大678測產觀摩田,實收面積1.81畝,密度6385株/畝,濕糧產量2102斤/畝(籽粒含水33.5%)。在復雜多變的氣候下,這份成績再次證明:真正的好品種,不懼風雨檢驗。
一場測產,印證“高和穩”的力量
桓臺地處魯中平原,今年夏季高溫少雨、秋季陰雨寡照。


氣候反常,倒伏頻發,但田間的中農大678仍舊挺立如初、穗行整齊、籽粒飽滿、活稈成熟——穩中有勢,穩得有底氣。

北京縱橫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偉東在現場感慨:“一個品種的真正價值,不只是高產,更要能穩產,讓農戶放心去種。”他表示,縱橫種業始終秉持“以科技賦能生產、以行動服務農業”的理念,依托“五大平臺建設規劃”,以多媒體傳播、團隊協作和大數據支撐,與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可持續的現代農業新生態。“一個人,可能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遠。”
正如中農大678,不止是一粒種子,更是一種信念:讓科技落地田間,讓增產成為共識。
科研鑄魂:高產穩產,是多年積累的結果
山東大區經理朱有為介紹:“中農大678由中國農業大學陳紹江教授團隊選育,八個字概括它的特點——穩產高產,耐密抗逆。”它的高產,不是實驗室里的數據,而是多地、多年、多環境驗證的結果。

在高溫、陰雨、寡照等不利氣候下,仍能保持良好結實率——這就是“穩得住、頂得上”的真正實力。
榮譽見證實力,口碑傳遞信任
2025年,中農大678屢獲佳績:9月12日,在第三十二屆中國北京種業大會上,以畝產2335斤/畝(含水32.8%)榮獲“高產競賽品種”;10月11日,山東平邑實收測產中,密度4925株/畝,產量2117.6斤/畝(含水30.3%)。桓臺種植大戶王大哥說:“今年天氣特殊,同樣的天、同樣的地,種的76畝中農大678抗性最好、活稈成熟、結實好。折合干糧1600多斤,我非常滿意,明年一定擴大種植面積。”


從南到北,從平原到丘陵,中農大678用田間表現詮釋了“穩產、高產、廣適”的真正內涵。
六大硬核優勢,支撐“穩”的底氣
中農大678,為何能穩?答案藏在基因里:高抗銹病、抗青枯,高抗倒伏,抗高溫、耐陰雨寡照,果穗均勻、籽粒飽滿,耐密植、穩產、高產、廣適。每一個優勢,都是在嚴酷氣候下被驗證的硬實力。




攜手同行,奔赴穩產新征程
從科研院所到田間地頭,從測產數據到農戶口碑,中農大678的每一份成績,都是科技創新與辛勤耕耘的結晶。它不僅代表一個品種,更代表一個方向——讓種子更有韌性,讓種植更有底氣,讓豐收更有確定性。未來,北京縱橫種業將繼續攜手合作伙伴,以科技為筆、以責任為根,繪就更穩、更實、更可持續的農業新圖景——走得遠的,不是風口上的人,而是腳下有根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