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葡萄爛果現象日趨嚴重,爛果率達20%以上,特別年份高達50%,甚至造成絕收,嚴重影響了葡萄的產量和品質,給果農帶來不小的損失。
提起葡萄爛果,病害是主要原因,白腐病、碳疽病是主要的“葡萄殺手”。防治葡萄病害,避雨是關鍵。那么,怎么樣才能起到良好的避雨效果?如何在減少農藥使用的前提下防害減損、提高收益?在省農科院園藝所專家的指導下,我省許多葡萄種植戶應用避雨栽培技術,有效解決了多雨水、陰雨天葡萄爛果、品質下降的難題。
避雨栽培
減害保產提品質避雨栽培技術有多關鍵?省農科院園藝所葡萄專家呂中偉副研究員說,如果采用避雨栽培技術,在河南幾乎所有的葡萄品種都能獲得優質的商品果,取得非常高的經濟效益。
呂中偉介紹,在我省,降水多集中在7、8、9三個月份,而這個時期正是葡萄病害發生的高峰期。霜霉病、白腐病、碳疽病等病害對葡萄的危害是致命的,而雨天進入葡萄園打藥幾乎不可能,效果也微乎其微。因此,減少雨水沖刷、空氣潮濕對葡萄的危害很關鍵。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進行避雨栽培。
更重要的是,采用避雨栽培技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農藥的施用量。呂中偉說,他們的試驗數據表明,在葡萄生長旺季,我省葡萄園平均每7天打一次藥,而采用避雨栽培技術,15~20天打一次藥即可,減少用藥量一半以上,成本隨之減少,防病效果卻不差,同時葡萄品質也得到相應的提高。
呂中偉介紹說,以我省種植的“美人指”葡萄品種為例,普通種植條件下,爛葉爛果率達90%以上,而采用避雨栽培技術,好葉好果率高達95%以上,品質提升,市場價為每斤3~5元。
核心技術
避雨棚、套袋、地膜“三隔離”
呂中偉介紹說,避雨栽培技術并不復雜,采用搭建避雨棚、果實套袋、地膜覆蓋“三隔離”即可實現。葡萄園避雨棚類似于蔬菜小拱棚,但需要搭建在離地面2米之上。每行搭建一個,由棚柱、橫梁、拱片、棚膜拉線等組成。搭建避雨棚能有效防止雨水淋到葡萄植株上。呂中偉提醒,搭建避雨棚時需要考慮當地氣候,尤其是要考慮大風天氣,搭建要科學合理,避免棚體被大風吹壞。果實套袋是近年來葡萄種植中常用的技術,可以在保護果實免受病、蟲、鳥害的同時減少農藥污染,減輕和減少日灼病的發生。呂中偉介紹說,套袋應該選用正規廠家的果袋,套袋前應該對果袋噴施高效殺菌劑。另外,固定果袋的扎絲一定要擰緊扎牢,否則雨水順果梗進入袋內,爛果率更高。葡萄園全部用地膜覆蓋?許多葡萄種植戶對此不太理解。經過兩年的實踐,呂中偉得出結論,地膜覆蓋效果極明顯。覆蓋地膜后,雨水到達地表能夠迅速流走,不浸入土壤,雨后葡萄園內濕氣小,干燥快,最大程度破壞了病菌繁衍的環境條件,同時隔斷了土壤中病菌對地面上枝、葉、果的侵害,還能改善葡萄樹下部光照條件,促進光合作用,對果實后期快速著色極為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