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科研團隊創新栽培方法,讓草莓住進“理想家”,草莓綠色、少病蟲害
種植草莓的農民,應該是什么狀態?在上海交大浦江綠谷低碳農業實踐基地里,“農民”許文平穿著西裝、蹬著皮鞋。許文平是上海交通大學農生學院的副教授,“草莓”是他的研究對象。簡單而言,他和他的團隊想要通過更加科學的方法,在“減農藥、減化肥”的基礎上,實現草莓產量的大幅度提升。
高科技栽培,讓草莓住上“理想家”
傳統的草莓種植技術目前還存在很多缺陷。比如,傳統模式地膜覆蓋晚,覆蓋地膜前需要大量除草,費時費力;傳統模式下棚膜覆蓋也晚,大棚容易受雨水影響,濕度大、病蟲害多、農藥量大,最終造成栽培效率低下。
而在交大師生們這里,這些困難被一一克服。比如,許文平團隊采取了先覆地膜的方式,控制雜草,省去了除草環節;棚膜全程覆蓋,再定期卷起,通風祛濕控制病蟲害,減少農藥使用。
除此之外,干燥和干凈的栽培環境下,通過對水肥的控制,一方面降低了空氣的濕度減少病害;另一方面,通過精確施肥,降低了肥料的使用。這些科技栽培手段都為草莓住上“理想家”創造了條件。另外,在一壟壟草莓地的邊上,種植了大量大蒜。許文平介紹,這是為了減少農藥使用而采取的“生物技術”。此外,通過使用滴灌控制土壤的溫濕度,用反光地膜替代普通黑地等方式,交大模式為草莓生長創造了一個適宜的栽培環境。
團隊最終培育出的耐高溫抗蟲害草莓苗,它的農藥使用量保守估計比一般草莓種植要少百分之五十。在成本控制方面,許文平團隊使用了價格更高的草莓苗,但通過改變地膜覆蓋時間、減少農民除草成本等方式,“新款草莓”成本不會高于“老款”。
穿西裝種草莓,穿皮鞋采草莓
許文平說,自己這么做,是為了給自己喜歡吃的草莓“正名”。一年多前,微信朋友圈里傳言稱,草莓種植過程中大量使用激素和除草劑。“當時,這些傳言對草莓產業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很多草莓爛在地里,草莓種植戶蒙受了巨大的損失。”許文平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下定決心一定要通過技術改良等手段,種出安全健康的草莓。
彭永政是團隊里負責田間管理的科研人員,他告訴記者,許文平對團隊成員的一個要求是——穿西裝種草莓,穿皮鞋采草莓。“其實就是要求我們控制好濕度以及環境,這樣種出來的草莓病蟲害會少很多,農藥噴灑也能減少一大半,種出來的草莓才會更加香甜、健康。”彭永政說,通過采用“干、凈”的栽培技術模式,許文平團隊的草莓種植相較于一般的草莓種植而言,病蟲害明顯降低,肥料的利用率顯著提高。
據悉,目前上海交大農生學院已經與上海浦東的部分果園達成合作,實現技術推廣,許文平團隊現在正在向種植草莓的農民們推廣這種全新的種植方法。許文平團隊下一步還將進一步增加試驗品種,制定草莓種植技術標準,建立試驗品種和核心技術示范園。(據《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