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慶國 蘆曉春
日前,記者從北京市農業局了解到,針對北京市水資源短缺、人力成本較高現象,市種子管理站在節水小麥及抗旱玉米新品種篩選和機收抗旱玉米示范推廣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推動北京市主要農作物朝著“省工省力、節本增效”的輕簡化栽培方向發展。
據了解,節水型品種篩選推廣工作一直是北京市種子管理站品種工作重點之一。早在2003年,該站根據北京小麥生產的需求,增加了節水組小麥品種區域試驗。截至目前,引進并試驗節水小麥品種182個次,審定節水小麥品種23個(退出7個),其余16個品種在全生育期只澆一次凍水的條件下,試驗產量達到350公斤左右(平均畝產352.8公斤)。這幾個節水品種具有豐產、穩產、廣適的特性,為發展小麥品種輕簡化栽培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根據北京市普通玉米生產實際需要,自2015年開始,該站增加了普通玉米春播中熟組試驗(區域試驗、生產試驗),截至到目前,共計52個品種參試,試驗點次26個,審定1個抗旱玉米新品種京農科828。該組試驗審定的玉米品種整個生育期雨養旱作,能夠充分利用玉米雨熱同期的優勢,減少水分灌溉,省水、省力。
我國在玉米生產上機械化進行發展較快的區域集中在黑龍江、吉林、山東等地,而京津冀地區玉米生產的機械化程度不高,尤其在收獲階段,由于缺乏適合籽粒直收的玉米品種,大部分玉米產區仍采用傳統的收棒或手工收割方式。為促進適合機械化籽粒直收玉米良種在生產上推廣應用,提高京津冀玉米生產機械化水平,北京市種子管理站開展了“京津冀夏玉米機收抗旱新品種及配套技術示范”項目。
據悉,該項目在京津冀早熟夏玉米區建立機收抗旱玉米新品種“京農科728”和“旺禾8號”示范區共10萬畝,其中“京農科728”8萬畝,“旺禾8號”2萬畝,涉及區縣18個、鄉鎮137個。“京農科728”“旺禾8號”新品種示范田平均畝產分別為625.5公斤、618.5公斤,分別比京津冀早熟夏玉米區主栽品種平均畝產增產19.5%、17.8%;示范田平均總耗水量364.3立方米/畝,比京津冀早熟夏玉米生產田(平均耗水量394.3立方米)減少用水30立方米/畝,節約水費440.82萬元。據統計,2016年京津冀早熟夏玉米總面積為1200萬畝,而機收抗旱玉米新品種在京津冀早熟夏玉米區種植面積為259.08萬畝,其中“京農科728”250萬畝、“旺禾8號”9.08萬畝,占京津冀早熟夏玉米面積的21.6%。通過項目的實施,推廣了機收抗旱玉米新品種,促使玉米機械化收割,把農民從繁重、繁瑣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大大提高玉米種植經濟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