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在北京市大興區龐各莊鎮傳江農業種植基地的農田里,一輛輛滿載玉米果穗的貨車穿梭于青紗帳之間。這里種植的是今年3月搶早播種的鮮食玉米,目前已經進入成熟期,種植園區正在緊鑼密鼓地采收,爭取第一時間送達首都市民餐桌。
作為北京市面積最大的鮮食玉米種植示范區,傳江農業種植基地面積約3200畝,采用一年兩茬種植模式,結合周邊區域帶動種植,全年種植面積可達1萬畝。這里的鮮食玉米種植集成了搶早錯期播種技術、綠色安全植保技術、“一底兩追”施肥技術等多項科學技術,可極大提高種植效益。該生產基地還與新發地商戶“玉米大王”簽訂了訂單。憑借完善的產銷體系,鮮食玉米日銷售量可達40萬斤。新鮮采收的玉米在1小時內便能直供新發地集散中心,24小時之內便可流轉到市民的餐桌上。
北京的鮮食玉米產業版圖不止于龐各莊鎮的農田。為拓寬農民增收致富路,北京持續探索創新,集成一系列先進種植技術,為京郊鮮食玉米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今年,北京市從四個層面著力,保障京郊鮮食玉米品質與供應“雙穩定”。
種植技術體現科技賦能。“搶早種植”技術精準把握農時,讓鮮食玉米得以提早上市,搶占市場先機;“科學施肥”技術,依據玉米生長需求精準補充養分,不僅節省了肥料投入,更提升了玉米口感;“綠色防控”技術則為農產品安全筑牢防線,實現了綠色高效生產。同時,北京市還在探索種植“富鋅、富硒”等功能營養型鮮食玉米新產品種植技術,以滿足市民更高的消費需求。目前,這些集成技術已在大興、通州、昌平、密云、平谷等多個區域廣泛示范推廣,有力推動了京郊鮮食玉米優質高效生產。
品種研發體現原始創新。目前,北京市種植鮮食玉米品種多為該市自研品種,如京科糯336、京紫糯519、飛花等。這些品種顏色豐富多樣,涵蓋純白粒、黃白粒和紫色粒;口感層次分明,包括水果型、甜加糯型和甜味糯型,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生產布局體現高效銜接。從技術層面出發,科學推動從南向北的系統化種植布局。大興、房山、通州、順義、昌平、密云等區結合自身條件,靈活采用日光溫室、塑料大棚、小拱棚、深U覆膜和露地直播五種種植方式。自2月上旬至7月下旬,各區域依據不同模式錯期播種,露地種植7月迎來大批量采收,每10天為一個采收周期,整個供應期長達5個月,有效保障市場穩定供應。
擴大規模體現效益提升。北京市落實“擴大鮮食玉米等高效益經濟作物種植規模”要求,加強生產調度,引導結構調整,強化產銷對接,全市鮮食玉米播種面積達6.3萬畝,同比增長3.3%。
眼下,京郊鮮食玉米已進入大批量采收時期。預計這場鮮食玉米盛宴可持續至10月下旬,能讓市民能夠長時間品嘗到這份來自京郊的新鮮美味。科技引領,品質護航,京郊鮮食玉米正以更優質的產品、更持續的供應,為市民帶來舌尖上的美味享受,為鄉村產業振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