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種植過程中,種子不發芽、種苗出問題的現象不少見,既浪費種子,也耽誤收成。不少種植戶將其歸咎于種子質量不過關,其實不盡然,也可能是施錯了肥。
肥料對種子有腐蝕作用。碳酸氫銨、氨水等具有揮發性和腐蝕性,易熏傷種子和幼苗,過磷酸鈣含有游離態的硫酸和磷酸,對種子發芽和幼苗生長造成傷害。這類肥料要在翻耕時施入,或施在播種溝下層,或與土雜肥混合施用,但不得與種子直接接觸。
肥料對種子有毒害作用。尿素在生產造粒過程中溫度過高,就會產生少量縮二脲,縮二脲的含量一旦超過2%,對種子和幼苗就會產生毒害。另外,含氮量高的尿素分子滲入種子的蛋白質分子中,會使蛋白質變性,對種子發芽和幼根產生毒害。如果確實需要將尿素當作種肥施用,必須在足墑的條件下,且應與種子隔離,嚴格控制每畝不超過5公斤的用量,與細土混勻,撒在種子下面2~3厘米。
肥料含有害離子。氯化鉀、氯化銨等化肥含有氯離子,施入土壤后會產生水溶性氯化物,對種子發芽和幼苗生長不利,甚至燒種燒苗;硝酸銨、硝酸鉀等肥料含有硝酸根離子,對種子發芽有毒害作用。
肥料呈強堿性。強堿性肥料有窯灰鉀肥、鋼渣磷肥等。窯灰鉀肥含鈣較多,吸水性強,吸水后放出大量熱量,易燒壞種子和幼根。作種肥時,必須與高于10倍的有機肥料充分混合,施入播種溝(穴)下層,勿與種子直接接觸,并注意播種后及時覆土,以防為害。
使用未腐熟的生糞作種肥。人畜糞等農家肥在發酵過程中會釋放大量熱能,不僅極易造成燒根,而且釋放的氨氣還會灼傷幼苗,要經過堆漚高溫發酵,充分腐熟后方可用作種肥。(賀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