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財寶典》記者 吳滿 [《農財寶典》授權中國種業商務網發布]
據中國種業信息網統計數據,全國累計發放種子經營許可證12501個,在2011年9月25日到2012年9月25日到期的經營許可證有3258個,占總發證量的26.6%,在2012年9月26日至2014年9月26日兩年內到期的種子經營證有4875個,這意味已經有超過四分之一的企業必須按照新的《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辦法》(以下簡稱“新政”)申請新的經營許可證,在未來兩年內再有近4成的企業加入申請新證的行列,在他們當中絕大部分舊證的注冊資金在200萬元以下。
廣東、廣西代表了新政下兩種典型的生態區,兩地種企面臨兩種不同命運。廣東大多數種企在新政實施前對經營許可證進行了更換(許可證未到期而提前申請更換,有效期為發證之日起五年)。但各地區操作有異,廣西規定種企只能在經營許可證到期前三個月之內更換,意味著目前為止沒有提前換證的企業將要按照新政要求申領經營許可證,經營門檻將大幅提高。
粵企提前換證避開高門檻
9月26日,《農財寶典》記者在中國種業信息網上查詢,發現廣東大多數企業成功在新政實施前更換了經營許可證。廣東大部分企業提前換證以延長經營時間,主要目的是避開新政的高門檻,讓自己有3-4年的時間去準備和應對新政。到目前為止,廣東尚未有一張2011年9月25日后頒發的經營許可證。
有已成功換證的企業說,在廣東換證相對容易,特別在一些縣市,快的只需三天就可以。廣東省種子管理總站質量管理科科長李小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法律沒有硬性規定換證的時間,一般是提前3個月提交材料即可,他認為只要是常態化換證都可以辦,但時間跨度不能太大,跨年度的就不行。
在廣東沒有成功換證的企業只是少數,對于高門檻他們大多望而卻步。廣州市越秀區綠河種子經營部的許可證有效期到2012年10月26日,負責人陳小華無奈表示:“以后再看,或成為大公司的代理商。”還有一些種企甚至不知經營許可證到期,廣州市天河金苗種子經營部的張桂清對記者的提醒感到意外。
廣州市農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許可證在2012年5月30日就已到期,按照規定,該公司的經營許可有效期可延至2012年9月25日,負責人史水明表示,雖然沒有及時提前換證,但“自有的品種資源在廣東十分有優勢,可以掛靠別人或者轉為專門繁育種”。
指望至少可再觀望幾年
目前廣東已成功換證的種企心態已不像新政剛發布時那般恐慌,因為至少可以再觀望幾年。但證畢竟有到期的一天,聯合、掛靠、轉做代理、退居二線城市等等曾經是為跨過高門檻而設想過的方案再次提起。
廣州市張水江菜種店經理張榮德說,只有兩條路,有能力的情況下就達到新政標準成立企業,否則就轉為代理,視環境而定。
也有一些有能力跨過新門檻的企業詬病廣東提前換證有悖新政初衷,但更多人認為新政從征求意見到實施只有不足一年半,時間實在太短,廣東的提前換證顯得更加人性化。
廣州市農科院黨委書記劉自珠認為,對如此多的中小企業一刀切顯然不符合中國國情,提前換證對整個行業不僅沒有很大影響,反而給大多數人喘息的時間。正因為有了緩沖期,不少有實力的單位正在籌備并即將達到新門檻的條件。
由于各個省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不一,達到新政要求配備相差巨大,而且種子可以做到全國范圍流通,有企業提出到其他城市領證的想法。也有企業還有著得過且過的想法,到時不能自己打包裝就轉為地下經營,李小寧認為這是以身試法的行為,對于其個人而言風險十分大。
廣西取得新證者寥寥
而與廣東相鄰的廣西,企業的境遇卻大不相同。大多種企普遍反映廣西種子部門執法過嚴,令他們不能提前換證。
《農財寶典》記者在中國種業信息網上查到,廣西壯族自治區共發種子經營許可證306個,網站上宣示已過期證件有49個,未標過期但經營許可時間在2012年12月1日前的有123個,意味著172個經營許可證需要重新辦理,否則將不能繼續經營。
廣西壯族自治區種子管理總站站長李華勝認為,不允許企業提前換證是有法律依據的,對于換證的企業必須在到期前3個月提出申請,并有合理理由,才允許更換。據悉,廣西超過半數經營許可證已經過期,在新政實施后成功拿到經營許可證的企業屈指可數,中國種業信息網數據顯示,超過半數的經營許可證已過期。這讓廣西大多種企怨聲不斷。
廣西種子商會副秘書長陳述剛認為,管理部門不應該將執法標準定得太嚴,否則廣西就很難有企業能達標,適當放寬標準讓有實力的企業可以繼續經營。他希望像倉庫、曬場、檢驗室和門面等對地面的硬性規定標準可以在以后出臺的細則中有所下降,畢竟不需要用到。
廣西泰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偉華和幾家種企戰略性地聯合起來,努力達到3000萬元的標準,但最后還是由于門面面積還差一點而尚未拿到新證。
目前廣西在2011年9月25日后申請到3000萬元以上注冊資金的企業有4個,分別是貴港甘化股份、廣西兆和、廣西壯邦、廣西金卡;注冊資金在500萬元以上3000萬元以下的企業有5個,分別是廣西喜農、廣西博士園、廣西萬生、桂林英才通用航天科技和柳州市農夫種苗店。
然而,大多數企業對于新政仍持觀望態度,其中不乏到達200萬元和3000萬元注冊門檻的企業。陳述剛說,大部分企業沒有自主品種,因此他們更關注執法問題,而這會是大多數企業被淘汰的根本原因。李華勝也表示,將充分貫徹種業新政的精神,繼續保持嚴格的準入制度。[《農財寶典》授權中國種業商務網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