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
發展規劃(2012-2020年)的通知
國辦發〔2012〕5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已經國務院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辦公廳
2012年12月26日
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我國是農業生產大國和用種大國,農作物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是促進農業長期穩定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國發〔2011〕8號)要求,結合實施《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和《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特制定本規劃。
一、規劃背景
(一)主要成效。改革開放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農作物種業發展實現了由計劃供種向市場化經營的根本性轉變,取得了巨大成績,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和促進農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為近年來實現糧食生產“九連增”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品種選育水平顯著提升。成功培育并推廣了超級雜交稻、緊湊型玉米、優質專用小麥、轉基因抗蟲棉、“雙低”油菜等一大批突破性優良品種,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提高到96%,良種在農業增產中的貢獻率達到43%以上。二是良種供應能力穩步提高。建立了一批良種繁育基地,主要農作物商品化供種率提高到60%,其中雜交玉米和雜交水稻全部實現商品化供種。三是種子企業實力明顯增強。“育繁推一體化”水平不斷提高,農作物種業前50強企業的市場占有率提高到30%以上。四是法律法規和管理體系逐步完善。公布實施了種子法和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絕大部分涉農縣(市、區)成立了種子管理機構。
(二)發展形勢。當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新階段,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實現農業現代化對農作物種業發展的要求明顯提高。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和生物技術迅猛發展,農作物種業國際競爭異常激烈。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加強種業科技創新,培育和推廣優良品種,已成為突破耕地和水等資源約束、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提升農業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
(三)存在的問題。我國農作物種業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與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還不相適應。一是育種創新能力較低。育種材料深度評價不足,育種力量分散,育種方法、技術和模式落后,成果評價及轉化機制不完善,育種復合型人才缺乏。二是種子企業競爭能力較弱。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研發能力弱,尚未建立商業化育種體系。三是種子生產水平不高。種子繁育基礎設施薄弱,抗自然災害風險能力差,機械化水平低,加工工藝落后。四是市場監管能力不強。種子管理力量薄弱,監管技術和手段落后,工作經費不足。五是種業發展支持體系不健全。種子法律法規不能完全適應農作物種業發展新形勢的需要,財政、稅收、信貸等政策扶持力度有待進一步強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