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關注?“三農”事業
時評持之以恒強農惠農富農新華社
“三農”強則天下安。22日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準確把握黨的十八大關于“三農”發展的戰略部署,舉全黨全國之力持之以恒強化農業、惠及農村、富裕農民。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強“三農”,就要緊緊抓住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這一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我國糧食雖然連年增產,但農產品供求仍處于“總量基本平衡、結構性緊缺”的狀況。目前,化肥、種子、燃油等農資價格持續高位運行,人工費用、土地流轉費用持續上升,農業生產成本不斷增加。農業面臨的自然災害、國際市場風險、質量安全風險不斷加大,一些地方青壯年農業勞動力緊缺。抓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一刻也不能放松,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一刻也不能動搖。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強“三農”,就要持續發揮好政府的支持保護作用,夯實農業基礎、補上農業現代化這一短板。有關部門和各級地方政府必須意識到,強農惠農富農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強不能減弱。在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的同時,要全面強化各項政策,營造有利的環境條件。要不斷加大農業投入力度,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又要繼續理順農產品價格,通過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等措施,保持農產品市場價格穩步提高并快于成本上升幅度,讓農民種糧務農獲得合理利潤。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強“三農”,就要積極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發揮好改革這一根本驅動力的作用,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是努力方向,關鍵是要充分保障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尊重農民這一土地承包經營主體,不能限制或者強制他們流轉承包土地。加快創新農業經營體制,從根本上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增強農村發展活力。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強“三農”,就要大力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解決好我國現代化建設中農村發展這個重點難點。要進一步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更廣地照耀農村,讓公共財政的雨露更多地滋潤農民。加快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原標題:持之以恒強農惠農富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