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三農 » 正文

臨沭:農資價格上漲 農民增產不增收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2-10-07  來源:央視《經濟信息聯播》  瀏覽次數:259
 

  眼下正是農民一年中最有收獲的季節,在很多地方收割了玉米或稻谷之后,緊接著就要播種冬小麥,那么今年在農資價格不斷上漲的前提下,農民的收成如何,有沒有受到影響呢?

  侯嶺建是山東省臨沭縣周官莊村村民,雖然眼下正是玉米收割的時節,按理說正是高興的時候,但記者見到他時卻是一臉的無奈。他告訴記者,今年他家種的七畝玉米要比往年晚20天左右才能收割,這是因為今年前旱后澇,4、5月份這里大旱,到了7月份又開始不停的下雨,這讓侯嶺建著了急。

  山東省臨沭縣周官莊村村民侯嶺建稱,當時我家的玉米地差不多有三分之一被淹死了,后來又補種,所以要晚20多天才能收割,沒有淹死的長得挺好。

  侯嶺建告訴記者,更令他無奈的是今年以來不斷上漲的農資價格。以尿素為例,從年初開始連續8個月呈上漲勢頭,上漲幅度達到16.6%,復合肥的價格也比去年出現了15%左右的上漲。

  山東省青州縣農技中心技術員稱,農藥、種子、機械租用費等今年也都漲價了,所以今年農民的種植成本很高。

  記者了解到,化肥價格提高后,一畝玉米僅復合肥的支出就得達到200元左右。同時農藥、種子的價格比去年高了10%左右,一畝地的投入超過了220元,同時人工和機器耕種的價格也比去年多了40元,上漲幅度達到15%。這樣下來,一畝玉米地的成本就是460元,而在去年的費用只有380元。

  山東省臨沭縣周官莊村村民侯嶺建稱,想到這些我就很發愁,平常很辛苦種田,反而一年下來沒有多收入多少錢。

  侯嶺建告訴記者,雖然今年每畝地多收了70斤左右,而每斤的收購價基本上在1.2元上下,但因為種地成本每畝提高了80元,所以收入和去年基本持平。

  種肥同播增產  應對農資價格上漲

  農資價格的普遍上漲,讓不少種糧農民都遭遇了增產不增收的尷尬,那么有沒有什么辦法,既能保障糧價不大幅攀升,又能讓種糧農民的收益,不會因為農資價格的上漲而減少呢?在剛才我們看到的周官莊村,還真就找到了這么一戶農民,今年是增產又增收。

  就在周官莊村,同樣是收了小麥種玉米,周志柱不僅省了事,而且種植成本還比原來降低了15%。因為他用上了種肥同播也就是肥料和種子同時播下地的新方法。

  山東省臨沭縣周官莊村村民周志莊稱,以前種,它這個肥料都撒在地里,再耕再播種,那樣肥料散,這樣肥料集中,而且不用追肥。

  周志柱介紹說,按傳統的施肥方式,后期還需要再追一次肥,既費力又費錢。而種肥同播一畝地只需要一個小時就可以完成,同時用緩控釋肥的方法,肥料的用量要比傳統化肥少三成多,因此雖然化肥漲價了,但總成本卻沒有增加。

  國家緩控釋肥研究中心副主任陳宏坤去年基本持平表示,種肥同播能夠給農民帶來明顯的增產增收的效果,那么每畝給農民朋友帶來的實際效益是二百到三百元。

  陳宏坤告訴記者,種肥同播的種植方法尤其適合北方地區使用,一般情況下增產10%到15%是非常有保證的,如果在高標準產田里,增產量能夠達到20%到30%。隨后記者在河北邢臺等地采訪時了解到,由于很多中低產田都改造成了高標準農田,土壤環境更加完善,因此種肥同播增產的效果就更加明顯,今年玉米平均畝產提高了35%。

  河北省巨鹿縣黃屯村村民 徐月澤

  今年我的玉米畝產量平均增加了500斤,每畝的產量達到1200多斤,我每畝地多收了600多元。

  山東慶云:玉米“雙晚”技術助農民增收20%

  在大力推廣種肥同播技術的同時,針對氣候不斷變暖的趨勢,為了使玉米增產,目前山東正在大力推廣“雙晚”技術,所謂“雙晚”技術,指的就是玉米適當晚收、小麥適當晚播。夏玉米適當晚收,有利于高效利用有限光熱資源,增加粒重,提高單產;冬小麥適期晚播,則有利于冬前穩健生長,安全越冬。實踐證明,晚收十多天,可以增收兩成以上,這在今年全球氣候干旱,玉米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給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繼續來看調查。

  在山東省慶云縣常家鎮板營村,村民李輝軍正在用聯合收割機,收獲今年的十多畝玉米。除了合理種植,科學管理外,今年李輝軍還用上了玉米晚收技術,結果得了個好收成。

  慶云縣常家鎮板營村村民李輝軍稱,我這10畝地的棒子(玉米)比去年晚收十天,雖然晚收但今年我這個棒子(玉米)增產,你看這個棒粒子多實成,我估計每畝地比去年增產200斤左右。

  慶云縣常家鎮板營村村民張喜梅稱, 今年雖然棒子晚收了十多天,但比去年多打了七八百斤,收成還不錯。

  針對氣候變暖的趨勢,當地農業部門通過“農技110”、陽光培訓等手段,大力推廣“雙晚”技術,使全縣80%以上的農田實現了晚收、晚播。

  山東慶云縣農業局總農藝師張俊新稱,玉米晚收能適當延長灌漿期,增加潛力度,從而提高產量。小麥晚播能夠防止小麥旺長,從而防止小麥凍害,增加小麥產量。

  隨著玉米收割進度的加快,小麥播種也隨之展開。由于今年的雨水比較充沛,小麥墑情較好,農民們正抓住有利時機搶墑播種。

  村民楊樹海稱, 種早了氣溫太高,小麥生長旺盛,冬天容易凍死,影響產量。

  村民董梅蘭稱,現在天氣比原來暖和了,小麥適合晚種,更能增產。

  目前,“雙晚”技術正逐漸被農民所接受,全縣80%以上的農田運用了這一技術。據該縣農技部門預測,今年的32萬畝玉米平均增產20%左右。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