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黃淮麥區生產技術水平的重要載體
河南是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是糧食生產核心區。省委書記盧展工在談到如何加強中原經濟區建設時,專門指出“河南將堅持探索走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
中原經濟區建設起步以來,“百農矮抗58”不僅出色地實現了高產穩產,為我省小麥產量“十連增”做出了突出貢獻,而且通過在其推廣過程中給種植地區農業技術方面帶來的諸多新氣象、新變化,為實現中原經濟區建設的要求,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品種是所有技術的載體,配套技術與品種是相互促進的關系。好品種的推廣,同時也帶給種植地區農業技術的革命性變化。“百農矮抗58”的推廣過程,就是這一現象的直接反映。
在省重大科技專項的推動下,省科技廳、省農業廳、省財政廳等職能部門通過政府引導、科技部門技術指導等方式,在全省迅速推廣“百農矮抗58”這樣的新品種及其配套新技術,迅速提升了我省的糧食生產能力。
產業化研究和開發帶動的面積增速快。“百農矮抗58”在滑縣、浚縣、新鄉和許昌等建立6個百畝高產攻關田、56個千畝高產樣板田和18個萬畝示范田,整體帶動我省種植面積由2009年的1300多萬畝擴大到2800多萬畝,繼續保持我省及黃淮南部麥區第一大品種地位!
產業化研究與開發的機制靈活。迅速探討出了集主持單位、管理部門、基地、企業等于一體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聯合開發體,建立了百、千、萬畝連片示范推廣同心圓模式,在示范方實現了統一拌種(包衣)、統一供種、統一播量、統一機播,統一施肥和統一整地“六統一”。
產業化研究與開發的效果顯著。組裝配套的簡化栽培技術體系緊扣播前、返青和抽穗時期三個關鍵環節,包含了測土配方施肥、種子包衣、精量播種、紋枯病預防、“前氮后移”、病蟲害防治及噴施生長調節劑七項重點技術。通過培訓班、電視講座、宣傳車、散發技術資料等形式推廣了簡化栽培技術體系,使農民掌握并加強了小麥生長前、中、后期的管理。
新良種和新技術的大面積推廣為我省糧食生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對于一個大田作物來說,找幾個高產典型示范區不難,難的是要在極端災害性天氣下大面積高產穩產。2009至2012年四個夏收季節,“百農矮抗58”均喜獲大豐收。由省重大科技專項支持建成的近20個萬畝示范基地產量更是喜人。
“百農矮抗58”以其突出的安全、可靠性,大大降低了訂單農業的風險性,保證了小麥生產的高產、安全生產,達到了農戶放心、市場放心、政府放心,也符合我省小麥產業基數上臺階、產量上臺階的要求,達到了全省小麥產業鏈形成和發展的必要條件。近年來,凡是廣泛種植“百農矮抗58”的地區,商品糧的品質都在明顯上升,隨之而來的是一條聯結了種植戶、種子企業、國家糧庫、糧食加工企業多方利益體的產業鏈正在不斷明晰。
現在全省200多家種子企業中,80%的企業都在繁育銷售“百農矮抗58”。可以說,現在的“百農矮抗58”,已經基本實現了種子產業化、面粉產業化,大大延長了我省小麥產業化鏈條。并成為了我省小麥商品糧生產、加工的主體品種。無論從品種水平、技術水平還是產量水平來講,“百農矮抗58”都是黃淮麥區標志性的主導品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