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淮麥區新一代中筋小麥優良性狀的標桿
“從"百農矮抗58"表現出的優良性狀看,這個品種是近年來我國小麥品種改良上的一個重要進展。”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小麥專家程順和曾給出這一評價:“高產、穩產、抗倒伏、抗旱、抗凍、抗病,能結合這么多優良性狀的小麥良種不多,"百農矮抗58"在同類品種中表現最為出色。”
近年來,黃淮麥區遭遇了歷史上罕見的冬春連旱惡劣天氣,對小麥生產構成了極大威脅。但是,“百農矮抗58”經受住了重重考驗,在夏收中連年創造了大面積高產紀錄。
在眾多小麥品種中,“百農矮抗58”突出表現了五大優勢:一、高產穩產:一般畝產550—600公斤,高產示范田可超700公斤;二、抗凍耐旱:苗期能抗零下16℃低溫,根系發達,根深較一般品種增加20-30厘米,耐旱能力強;三、矮稈抗倒:株高70厘米左右,莖稈堅實重心低,抗倒能力強;四、抗病廣適:高抗條銹病和稈銹病,中抗紋枯病和白粉病;五、品質優良:籽粒容重819克/升,硬度指數65,面團穩定時間6.3分鐘,在農業部優質面條小麥品種評比中連續兩年名列第一,屬優質中筋品種。
這些具有標桿意義的優良性狀是如何形成的?
“河南處于南北氣候過渡帶,常年受凍;河南病蟲害多,白粉病,紋枯病……高產與抗病如何相結合?耐濕性與耐旱性如何相結合?如何適應大面積機械收割要求?”我省著名小麥專家、河南科技學院小麥中心主任茹振鋼教授告訴記者,他主持培育“百農矮抗58”,就是為了解決上述這一系列問題。
“百農矮抗58”屬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種。顧名思義,矮稈抗倒,綜合性狀上佳是它的突出特性。據茹振鋼介紹,他在培育過程中將材料力學應用到農作物育種中,使小麥莖稈基部剛性強,上部彈性足,承壓能力和抗扭曲能力足以支持700公斤以上的畝產量。實際生產中,畝產650公斤在8級大風情況下也安然無恙。
在產量上,茹振鋼首先追求的是穗數多,然后才是穗粒數和粒大(重)。“百農矮抗58”單位面積成穗數高,高產穩產,大面積種植可達550—650公斤/畝,普遍較一般品種增產100—150公斤/畝,適應了黃淮冬麥區未來5—10年的要求。
在抗凍抗病害方面,“百農矮抗58”苗期能耐-16℃的低溫,最北至河北石家莊仍可安然越冬,適種面積廣。它還能高抗條銹、稈銹病,中抗紋枯病,是目前大面積應用于生產最好的綜抗品種之一。
在簡化栽培方面,“百農矮抗58”播期彈性大,適應了農民工外出打工需要,“早播不受凍,遲播不晚熟”,早播、晚播都高產,肥力高低都高產,能夠滿足大面積機械收割要求,有較長的可利用壽命。
其技術創新點是:提高了光合能力,強光下照常工作(一般都停止),弱光下照常生產,使產量水平穩定提高。
程順和院士評價:“我們常說"災年出良種",近些年來黃淮麥區災害性氣候不斷,如果品種綜合性狀不佳,在任何一個環節上出了問題,農民都不會買賬。"百農矮抗58"經歷了大風大雨、冬季干旱和低溫的考驗,生產能力強,增產潛力大,得到了農民的信賴,這在近年來國內小麥品種中是首屈一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