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小麥抗濕晚播品種選擇的指導意見
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農業農村局:
今年九月份以來的持續陰雨天氣影響,對我省秋作物適時收獲騰茬,小麥適期整播種帶來較大困難,將導致小麥播期較往年推遲。因地制宜科學選用良種是確保晚播小麥穩產高產的關鍵措施。依據晚播小麥生長發育規律,結合今年氣候特點、土壤墑情等,現提出以下選種意見。
一、科學選種用種
選好品種是實現晚播小麥豐產高產的前提。由于晚播麥田土壤濕度大,小麥播期推遲,麥播時溫度偏低,出苗時間延長,冬前積溫不足,若遇冷凍年年天氣條件,難以培育冬前壯苗,抗凍能力降低。因此,晚播麥田應選擇抗漬耐濕能力強、抗逆穩產性好,且晚播早熟的半冬偏春性或弱春性穩產高產品種,實現“以種補晚”,力爭“晚中求早、晚中求好、晚中求穩”,確保培育壯苗安全越冬。
二、優化品種布局
結合全省不同生態區氣候特點、土壤墑情及播期差異,按區域分類選擇耐晚播早熟、綜合抗性強,且最適宜本地區種植的穩產高產品種。北部麥區抗濕晚播應選用豐產潛力大、耐晚播早熟,且抗寒能力強、綜合抗病性好的半冬偏春性或弱春偏冬性品種;中南部麥區抗濕晚播應選用晚播早熟、耐后期高溫,抗銹病、赤霉病等病害的半冬性中早熟品種或弱春性品種;東部麥區抗濕晚播應選用晚播早熟、耐倒春寒和抗倒伏能力強,抗白粉病、黃花葉病、赤霉病等病害的半冬性早熟品種或弱春性品種;南部麥區應以耐濕耐漬、耐穗發芽、抗赤霉病的早熟弱春性品種為主;旱作麥區應以節水抗旱性好、耐瘠薄能力強的旱地品種為主。
三、加強播種管理
抗濕晚播小麥因播期推遲,冬前積溫不足,根量小、分蘗少,極易形成晚播弱苗。各地應依據選用品種特性、整地質量、土壤墑情和播期推遲情況等確定適宜播種量。但由于今年土壤墑情充足,種子質量較高,晚播小麥一定要避免盲目增加播量,一般每晚播2-3天,畝播量可增加0.5公斤。同時,還應適時做好秸稈粉碎還田,科學施足底肥,適墑精細整地,提高播種質量,為抗濕晚播小麥早出苗、早分蘗、多發根,培育壯苗安全越冬創造適宜條件。由于晚播麥田土壤濕度偏大、出苗慢,土傳種傳根莖病害侵染危害風險增大,各地一定要做好晚播小麥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嚴禁“白籽下地”,為小麥安全生產筑牢第一道防線。
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強晚播小麥選種用種指導,通過“田間+線上”等形式普及選種用種知識,組織種子企業做好晚播品種調劑供應,確保種足、種好晚播小麥,為實現明年夏糧豐收奠定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