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傳霞 文章來源:山東省沂水縣農業局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綠色食品香菇生產的產地條件、栽培技術措施、收獲等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山東省沂水縣綠色食品香菇的生產。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 19170 香菇菌種
NY/T 391 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技術條件
NY/T 393 綠色食品 農藥使用準則
NY/T 658 綠色食品 包裝通用準則
3 產地條件
菇房、菇場的大氣、水質、土壤條件均應符合NY/T 391的要求,菇場遠離白蟻棲息地。
4 栽培技術措施
4.1 培養基選擇
培養基宜選用不含芳香油類抑菌物質的鋸木屑、秸桿、棉籽殼等為原料。
4.2 菌種(菌株)
選用適合當地氣候條件的遺傳穩定、抗逆性好、抗雜菌、抗病蟲能力強的優質高產香菇菌種。
4.3 菌種質量
菌絲體生長均勻,潔白濃密,生長旺健;無雜菌菌落,無拮抗現象,無子實體原基;有香菇菌種特有的香味,無酸、臭、霉等異味;菌種質量符合GB 19170的規定。
4.4 代料栽培香菇
4.4.1 塑料袋與規格
聚丙烯(PP)袋或聚乙烯(PE)袋,規格: 50 cm ~ 55 cm × 15 cm ~ 24 cm × 0.045 cm ~ 0.06 cm 。高壓滅菌宜選用聚丙烯袋,常壓滅菌宜選用聚乙烯袋。
4.4.2 培養基配方
生產者可根據當地原材料和香菇營養需求確定配方,碳氮比應為25:1~40:1。生產用水須符合NY/T 391的要求。
粗木屑78%、麥麩 20%、石膏粉1%、糖 1%,含水量62%~65%。
4.4.3 拌料裝袋
按照生產量和培養基配方稱料。手工或機械翻拌均勻,并逐步加水至培養基含水60%~65%,pH7~pH7.5。用裝袋機裝袋,小袋每袋裝濕料 1.6 kg ~ 2.0 kg ,大袋每袋裝濕料 3.5 kg ~ 4.0 kg ,用塑料繩或線繩扎緊袋口,呈棒狀。
4.4.4 滅菌與冷卻
在裝袋當天滅菌。常壓滅菌達98 ℃~ 100 ℃ 后保持12小時~15小時;高壓蒸氣滅菌 121 ℃ 、0.11 Mpa、2小時。滅菌后送入無菌室冷卻至室溫,待接種。
4.4.5 接種季節
根據品種特性和栽培目的,適時接種。
4.4.6 人工接種
在接種室、接種箱或超凈工作臺上接種。用石灰水 對接種環境消毒。采用單面4孔式接種,每孔接種量 3 g ~ 4 g 。接種后立即用套袋封口。
4.4.7 發菌管理
4.4.7.1 發菌
接種后將菌袋移入培養室,避光發菌。菌袋呈井字形堆放,可堆疊3層~6層,調溫至18 ℃~ 24 ℃ ,RH(空氣相對濕度)60%~70%,培養60天~80天,至菌袋發菌成熟。
4.4.7.2 清除雜菌
接種后第7天、第15天各進行一次菌袋翻堆與檢查,將污染雜菌的菌袋剔除并作銷毀處理。
4.4.8 轉色管理
4.4.8.1 場地
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地方,搭蓋高 2.2 m ~ 2.5 m 的蔭棚,每萬袋需要 500 m2 ,蔭棚上蓋草或黑色遮陽網,透光率30%。
4.4.8.2 適時轉色
4.4.8.2.1 前期
脫袋后5天~7天,保濕(RH80%~90%)調溫(19 ℃~ 23 ℃ ),誘發氣生菌絲,至菌筒表面出現白色晶瑩水珠。
4.4.8.2.2 中期
出現白色水珠之后的3天~5天,揭膜通風與蓋膜保濕相間管理,逐步增加每天的通風次數和持續時間,輔以50 Lx(勒克斯) ~200 Lx光照,由轉色前期的每天通風2次~3次,每次20分鐘 ~30分鐘,增加到每天4次~6次,每次30分鐘~40分鐘,菌筒表面白色水珠逐漸變成黃褐色至醬色。
4.4.8.2.3 后期
脫袋后20天左右,菌筒表面顏色由淺變深,菌皮龜裂成花斑時,表示香菇原基已經形成,適時加大溫差刺激,催蕾出菇。白天溫度 20 ℃ 以下時蓋膜升溫,夜間揭膜,增大晝夜溫差,連續3天~4天用7 ℃~ 10 ℃ 的溫差刺激,促使部分原基發育成菇蕾。
4.4.9 出菇管理
4.4.9.1 秋菇管理
調溫至10 ℃~ 20 ℃ ,RH75%~95%,光照50 Lx~200 Lx,使菇蕾逐步長大,必要時采用空間噴霧法間接補水保濕。
采收兩批香菇之后,待菌筒菇痕處菌絲發白,可進行刺筒補水,然后給予變溫刺激催蕾。秋菇可采收3批~4批,占總產量的30%~50%。
4.4.9.2 春菇管理
4.4.9.2.1 越冬管理
每年12月至翌年2月氣溫常在 10 ℃ 以下,RH<60%,菇場僅有零星菇蕾,此間可采用直接覆膜法,保溫保濕,養菌越冬。春季日平均氣溫高于 12 ℃ 時,即可進行春菇管理。
4.4.9.2.2 刺筒補水
越冬后菌筒含水量常為30%~35%,菌絲體呈半休眠狀態,必須補水,使菌筒充分吸水,以滿足出菇時的水分需求,補水方法同秋菇管理。
4.4.9.2.3 變溫催菇
早春菌筒補水后,除去頂棚部分遮蔭物,增加棚內溫度及光照,增加晝夜溫差,誘導原基發育成菇蕾。
4.4.9.3 冬菇管理
調溫至8 ℃~ 20 ℃ ,RH70%~90%,光照50 Lx~200 Lx。抓住低溫偏干天氣(RH65%~75%),培育柄短肉厚,菇蓋龜裂的優質香菇---花菇。
5 收獲
5.1 適時采收
香菇子實體長至5分至8分成熟時,即可采收。以干菇上市,應在子實體5分至6分成熟(內菌膜部分破裂)時采收;以鮮菇就近上市,在7分至8分成熟(內菌膜完全破裂,菇蓋邊緣仍明顯內卷)時采收;以鮮菇遠銷,在6分至7分成熟時采收為宜。采收時不可觸摸菌褶,握住菌柄基部旋下香菇即可。采收的香菇輕輕放入簍內,并及時倒在烤篩或席片上,單層攤開。
5.2 采后處理
根據鮮菇大小、形狀進行分級包裝,避免包裝、運輸、儲存中的二次污染。包裝按NY/T 658執行。
本基地畝產鮮香菇 10000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