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緊澆灌保苗水
對于分蘗節處于干土層或0-40厘米土層土壤相對含水量在50%以下,出現點片黃苗或死苗的麥田,要把澆好“保苗水、促苗壯”作為春季管理的首要措施。 在有灌溉條件的地區,在氣溫穩定在3℃,5厘米土層土壤溫度穩定在2℃~3℃時,應抓緊時間進行灌溉。澆水時,應做到小水灌溉,當日下滲,地表無存水,以免夜間結冰。灌溉時應盡量避免大水漫灌,可采用長畦改短畦或用小白龍移動灌溉,以提高灌溉效率,減少灌水量。澆后鋤地保墑,提高水分利用率。 對于因旱受凍黃苗、死苗或脫肥麥田,灌溉時每畝地同時追施10公斤磷酸二銨和15公斤尿素。澆水后要適時劃鋤破除板結,保墑增溫,促進春季分蘗發生和次生根生長。
突出搞好水澆麥田的分類管理
對于冬前澆過越冬水的水澆麥田,春季管理應分類指導,科學施肥澆水。對于返青始期每畝總莖數小于45萬的三類麥田應以促為主,主抓返青肥水;對于返青始期每畝總莖數60-80萬和45-60萬的一、二類麥田,重點是促進春季分蘗的發生,鞏固冬前分蘗,提高冬春分蘗的成穗率,主抓起身肥水。澆水時,每畝施尿素10~15公斤。
鎮壓劃鋤保墑
對于沒有水澆條件的旱地麥田,應在小麥起身前及時進行鎮壓、劃鋤。達到壓碎坷垃,沉實土壤,彌封裂縫,減少水分蒸發和保墑、提溫、除草目的。旱地麥田還應結合降雨,追施化肥,以提高成穗率、增加穗粒數和千粒重。一般畝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有條件的可每畝配施5公斤磷酸二銨。
加強小麥病蟲草害的預測預報及防治工作
春季是病蟲草害多發的季節。應加強測報工作,及時進行病蟲草害綜合防治。使用除草劑時,要嚴格按照使用濃度和技術操作規程,以免發生藥害。旱地小麥田應注意春季麥紅蜘蛛的預測預報及防治;水澆地高產田應加強小麥紋枯病、根腐病和白粉病等的預測報防治工作。
預防早春凍害發生
在抗旱的同時,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在降溫之前采取灌水噴灑防凍劑等措施預防凍害發生。若早春一旦發生凍害,就要及時進行補救。抓緊時間,結合灌溉每畝追施速效氮肥10公斤左右,促苗早發,提高小分蘗的成穗率。(山東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法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