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玉米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的關鍵期,也是農業氣象災害和病蟲害多發重發期。近日,高溫持續席卷北方,多地出現35℃以上的高溫天氣,局地達40℃以上,這對秋糧作物生長極為不利,玉米受影響尤為明顯,易出現干旱加劇、花粉活力降低等問題,進而影響授粉結實,導致果穗禿尖缺粒,產量大幅下降。
早晚灌溉,造墑保苗。早晚澆水能有效避免土壤過熱導致根系受損。使用滴灌或噴灌既節水又均勻,可使土壤溫度降低3℃—4℃。
追肥促長,壯稈保穗。高溫會削弱根系的吸收能力,補充磷酸二氫鉀、氨基酸和蕓苔素內酯,可增強玉米的抗逆性,促進玉米根系下扎,提高養分和水分吸收能力,助力壯稈大穗。在上述關鍵期采取水肥一體化方式,需根據苗情長勢,每次追施純氮3—3.4公斤/畝、磷0.8—1.2 公斤/畝、鉀1—1.4公斤/畝。對于地力較差、長勢較弱的田塊,要結合灌水,在拔節期追施尿素 5—10 公斤/畝,促進弱苗轉壯。灌漿后期結合“一噴多促”,用高稈噴霧機追施葉面肥或植物生長調節劑,可按尿素0.5—0.7公斤/ 畝+ 磷酸二氫鉀 0.2 公斤/畝的比例,兌水50—100公斤,以達到降溫增濕的效果。
人工輔助,授粉結實。在清晨溫度較低時,可用竹竿輕輕掃動玉米雄穗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或采用無人機低空飛行增加空氣擾動輔助授粉。這兩種方式能有效減輕高溫對玉米授粉受精過程的不利影響,進而提高結實率。
加強監測,防治病蟲。密切關注莖基腐病、穗腐病、葉斑類病害及玉米螟、黏蟲等重大病蟲害的發生趨勢和動態,適時開展應急防治和“一噴多促”,通過組配殺蟲劑和殺菌劑,對病蟲害進行一次性防治,減輕后期危害。 (李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