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安徽省雜交中稻陸續進入拔節孕穗,保持葉片高效的光合性能是穩定提升產量的關鍵。針對當前雜交水稻出現葉尖發黃的情況,提出如下補救技術建議。
一、水稻葉尖發黃的原因
1.生理性缺水或干旱脅迫。進入7月份以后,各地持續高溫,田間土壤干裂,葉片卷曲下垂,黃化從老葉向新葉發展。高溫季節蒸騰作用強,若水稻灌溉不及時或土壤保水性差,植株水分優先向生長點分配,葉尖易缺水而率先枯黃。
2.水稻營養缺乏。雜交稻需鉀量大,缺鉀時老葉葉尖及邊緣黃化焦枯,葉片出現褐色斑點,莖稈軟弱。缺氮時出現整葉均勻褪綠發黃,通常從下部葉片開始。水稻在生長期間缺氮、缺鉀、缺鋅和肥害都有可能造成葉片發黃。近幾年部分田塊出現缺鋅造成新葉基部黃白化,葉尖可能殘留綠色。
3.稻田出現肥害。施肥后田間土壤鹽分過高或施肥過量(尤其尿素、復合肥)會導致根系受損,3-5天內葉尖會出現"燒苗"狀黃枯,還伴隨葉片卷曲的現象。
4.病蟲害侵染。一是紋枯病。基部葉片先發病,葉尖出現云紋狀黃斑,濕度大時可見菌絲。二是稻飛虱。蟲害吸食汁液導致葉尖黃枯,嚴重時葉片卷曲發黑。
5.高溫強光灼傷。今年7月份以來,各地出現持續35℃以上高溫疊加強光照,未封行稻田的葉片易出現葉尖生理性灼傷。
二、補救措施
1.加強水分管理。檢查土壤墑情,若干旱嚴重,須灌3-5cm淺水層,但要避免中午高溫時段灌溉。
2.增施肥料。對于缺鉀田塊,每畝追施氯化鉀5-8公斤,或葉面噴施1%磷酸二氫鉀+0.2%硫酸鋅,連噴2次,間隔7天。對于缺氮田塊,每畝撒施尿素5-7公斤,配合腐殖酸類肥料提高利用率。
3.對于肥害造成的黃葉,要立即灌水淋溶,噴施每毫升0.01毫克的蕓苔素內酯緩解脅迫。
4.加強病蟲害防治。對于紋枯病,可每畝噴施24%井岡霉素A 30毫升或75%肟菌•戊唑醇15克。對于稻飛虱,每畝選用25%吡蚜酮20克或50%烯啶蟲胺10克,重點噴施稻株基部。
5.加強環境調控。高溫時段可噴施0.1%S-誘抗素或5%氨基寡糖素增強抗逆性。孕穗期稻田保持淺水層,避免高溫直接燙傷根系。
6.注意事項。一要優先排除病蟲害和肥害等急性因素,再考慮營養缺乏。二是補救后5-7天觀察新葉生長情況,若黃化持續需二次診斷。
(省水稻產業體系安慶綜合試驗站 陳再高)
來源: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合肥綜合試驗站 安徽省水稻產業技術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