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興仁 來源:農民日報
怎樣才能高產增收,是農民朋友最關心的問題。為此,筆者在總結多年科研成果和生產經驗的基礎上,簡要介紹一下河北、山東等地的冬小麥-夏玉米生產管理的基本程序,對作物生產進行綜合管理,是高產增收的關鍵。
冬小麥與夏玉米輪作的生產特點
冬小麥與夏玉米輪作是華北地區的主要種植制度,因兩年三熟,農時相當緊張,在生產管理上具有兩大特點:
1.作物構成一個生產系統,農作管理要統籌兼顧。小麥播種前有較充足的時間進行整地、施肥和灌水,而夏玉米則主要利用雨水和小麥磷肥后效。因此兩茬作物的施氮量大致相當,而磷肥主要施給冬小麥,鉀肥主要施給夏玉米。
2.兩茬綜合高產,冬小麥可適當晚播,通過增加播種量來挽回遲播減產。小麥遲播可將冬小麥節余的農時留給夏玉米,使夏玉米品種由早熟改為中熟,夏玉米一天一個產量,通過搶時早播和適當遲收,充分發揮玉米的增產潛力。
冬小麥的生產管理程序
9月下旬,準備優良麥種:宜選高產、抗倒、抗逆、成穗率高的品種,如強筋小麥高優503、濟麥20號、淄麥12號等;中筋小麥矮抗58、濟南19號、山農664等。
10月上旬,整地、施肥、播種:結合深耕深松(25厘米左右合適),施有機肥和化肥;精選種子,進行種衣劑包衣或藥劑拌種,防治病蟲害;灌足底墑水,足墑適期適量播種。
11月中旬,冬前管理:保全苗,雨后鋤地,11月下旬平均氣溫3~4℃時及時灌冬水。
3~4月,春季田間管理:以爭取壯苗為目標,根據苗情(旺苗、壯苗、弱苗)、地力、墑情等特點,水肥結合,灌水和中耕結合,酌情適量適時施肥、灌水、中耕和化學除草。
5月中旬,后期管理:揚花灌漿期趁無風天灌水,結合灌水適量施肥或噴施葉面肥,增加粒重,防治干熱風;抽穗期噴藥防治病蟲害。
6月中旬,適時收獲:為夏玉米播種做準備。
夏玉米的生產管理程序
5月下旬,準備良種:宜選高產、耐密、抗逆的早熟或中熟品種,例如農大108、鄭單958、魯單50、登海9號等。
6月下旬,搶時播種:通過曬種、包衣、拌種等對種子進行處理;播前施基肥或播時施種肥;足墑播種;化學除草等。如用秸稈還田要格外加施適量氮肥。
6月中旬至7月上旬,苗期管理:間苗定苗(直播未施肥的要在4葉期補施氮磷鉀肥;套種的要施定苗肥);防治病蟲害。
7月中旬至8月中旬,肥水管理關鍵期:中耕1~2次;大喇叭口期重點追施氮肥;大喇叭口至抽雄后20天旱時要澆水;防治病蟲害。
8月下旬至9月下旬,后期管理:高產或脫肥田抽雄后適量施肥;旱時澆水;蟲害防治;適時遲收,每晚收一天玉米畝增產數公斤。
上述對作物生產進行綜合管理的論述,對整個華北的冬小麥-夏玉米輪作乃至其它作物的輪作、間套作都有普遍指導意義,其配套技術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作者系中化化肥高級顧問、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