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這一時期的生長特點,是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除莖稈急劇增長外,幼穗迅速分化形成,分蘗向兩極轉化,有效蘗繼續生長發育,無效蘗逐漸枯死,稻田防止過早封行,保證細穗分化良好。
1.巧施拔節長穗肥。凡是拔節后葉黃缺肥田,應巧施穗肥,對鞏固有效分蘗,提高每穗粒數有顯著效果。一般施用尿素2.5-5千克左右。不可施肥過多,以免引起不良后果。孕穗一般不再追肥,如孕穗末期莖葉發黃,呈早衰狀態,可在出穗15-18天巧施粒肥。一般每畝施尿素1-2千克。切忌施肥量過大,引起貪青晚熟。
2.灌好“養胎水”,適時落干曬田。水稻幼穗分化期是水稻一生中生長很快和需水最多時期,是耐旱、耐寒力最弱時期。如果缺水,幼穗首先受到影響,不但影響花粉粒正常發育,也影響養分向穗部運輸,容易造成穗子短、粒數少、空殼多,必須注意水分的管理。此時正值盛夏,日照強,溫度高,適當加深水層,可以控制水溫。一般保持水層2-3寸深。
3.防治病蟲害。水稻拔節后,病蟲害流行,紋枯病、白葉枯病、葉稻瘟以及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苞蟲等常在這一時期為害,要注意及時除治。
進入7月,持續高溫,水稻生長十分繁茂。高溫、高濕是稻瘟發生的主要因素。(溫度主要影響水稻和病菌的生長發育,濕度則影響病菌孢子的形成、萌發和侵入)。尤其是水稻即進人抽穗開花期,稻瘟更易發生。一般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加強田間管理:科學管理肥水是綜合防治稻瘟病的重要措施。合理施肥管水,既可改善環境條件,控制病菌的繁殖和侵染,又可使水稻生長健壯,提高抗病性。水稻生育中后期施肥要看苗、看天、看田巧施肥,增施磷鉀肥。管水必須與施肥密切配合,實行科學合理排灌,以水調肥,淺水勤灌,結合烤田達到促控結合。要防止孕穗、抽穗期斷水,以免影響水稻生長,造成發病。同時,要清除池埂雜草,除去稻瘟病的中間寄主。水稻生長茂盛處極易發病,應經常查看苗情,及時處理。
2.化學防除:稻瘟病藥劑防治的重點在于保護分蘗期和抽穗期,以防治葉瘟和穗瘟為主。在水稻抽穗前后,要根據預測和田間調查,注意噴藥保護處于易感期的病株及感病品種。葉瘟要注意控制發病中心。根據病情發展及天氣變化決定施藥次數,施藥區以預防穗頸瘟為重點,注意在水稻抽穗期7-10天(破口初期,破口率10%左右)防治,必要時齊穗期再施藥一次。可選用的藥劑有:施保克、三環唑、稻病寧、稻瘟靈、富士一號等,使用方法。(湖北科技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