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要聞 » 正文

隆平高科遭遇實名舉報 創始人稱“只想平靜度日”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12-31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469
 

來源:《財經國家周刊》 作者:仇江鴻

    隆平高科遭遇“問罪”

  一份來自于網絡的實名舉報信,將上市近10年的隆平高科推到了風口浪尖。置身于“袁隆平”品牌與農業高科技光環之下的這家公司,如何回應?

  文/《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仇江鴻

  一份題為《隆平高科十年黑幕揭秘》的實名舉報信出現在網絡上,核心內容是指責隆平高科(000988.SZ)在2000年底上市之時,就存在“國有資產流失”、“利益輸送”等現象,上市之后又在募資項目建設、主業經營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并列舉許多材料和證據,一時間網議如云。

  這一“網絡突發事件”,令一直置身于“袁隆平”品牌和農業高科技光環之下的隆平高科,沒有辦法完全做到視而不見。公司董事會秘書彭光劍新近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說:“對于上述舉報,中國證監會等部門曾經調查過多次,未發現不合規之處。”

  這一簡潔、明確的回答似乎還難以滿足網民、股民們的好奇,“實名舉報是真的嗎?”、“他們怎敢實名舉報?”、“舉報的事實是真的嗎?”等等。

  2009年11月18日,《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赴湖南長沙,采訪到了舉報人---原湖南農科院研究員、高級工程師陳紹光;采訪到了舉報信中所涉事項的當事人---湖南農科院前院長左連生、田際榕等。

  舉報人說:“我不怕死”

  陳紹光說,這封舉報信是真的,他本人參與了實名舉報。他對《財經國家周刊》說,隆平高科是靠“打劫”起家,身上至少有“三宗罪”: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打劫“袁隆平”品牌和上市圈錢。

  來到陳紹光家,一眼看上去,除了電視和空調,似乎沒有什么值錢的家當。他說,十年了,他一直堅持舉報,給自己帶來了許多“不愉快的記憶”。他說,自己已患上包括癌癥在內的至少八種疾病,但“病殘之軀不怕死”,他要和那些老專家們“堅持到底”。

  陳紹光捧出一紙箱的材料擺在桌上,單是不同時期發送給政府各部門的舉報信草稿,就有15份,還有包括10年前隆平高科上市公告在內的多種證明材料。

  今年66歲的陳紹光,畢業于北京農業大學(現中國農業大學),在湖南農業大學獲碩士學位,并曾赴美國交流。原為湖南農科院的研究員、高級工程師,曾擔任湖南果蔬科技公司董事長等職。

  在陳紹光展示的寫給有關部門的舉報材料上面,簽著30位專家、學者的名字。他說,隆平高科成立伊始,時任湖南農科院主要領導人的左連生和田際榕等,同時擔任隆平高科的負責人,“這為他們在湖南農科院和隆平高科之間騰挪國有資產,打開了方便之門”。

  他提供的2000年5月29日隆平高科《招股說明書》這樣介紹:“左連生先生,53歲,現任湖南省農科院黨委書記,本公司名譽董事長、董事;田際榕先生,58歲,現任湖南省農科院院長,本公司董事長;彭海華先生,44歲,現任湖南省農科院副院長,本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

  他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1995年7月~1997年5月,左連生任湖南省農科院院長、黨委副書記,田際榕任副院長;1997年5月~2000年9月,左連生任黨委書記,田際榕任院長;2009年9月,時任隆平高科董事長的田際榕按有關規定不能再兼任院長職務,這一職務由左連生擔任。

  隆平高科上市前后,湖南省農科院與隆平高科簽署的一系列合同、協議、補充協議,簽約雙方的法定代表人都是田際榕。陳紹光說:“這缺乏公平性”。

  隆平高科改制重組中,湖南農科院將其下屬的五家優質企業---湖南湘研種苗中心、湖南湘研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園藝種苗中心、湖南農化科技開發服務中心和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海威科技開發公司等,投入到股份公司。投入總資產為13000萬元,凈資產為4170.71萬元,折股275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5%。陳紹光認為涉嫌國有資產流失的,是在改制過程中,包括“湘研”辣椒在內的、原屬農科院所有的多個知名商標,被“無償帶入”了隆平高科。他說,“這些當時都是農科院最優質的無形資產,隆平高科不僅以獨占許可的方式,取得農科院科技成果的使用權,還借助農科院和雜交水稻中心出具的《承諾函》,將農科院下屬單位排斥于‘同業競爭’之外。”

  陳紹光向《財經國家周刊》表示:“這一結果致使國家投巨資、幾代人奮斗打造的湖南省農科院以及雜交水稻中心,淪為一家上市公司的科研基地、人才培訓及貯備基地、后勤保障基地。如此一來,雜交水稻研究的公益性日趨淡化,農民低價位獲得雜交種子的時代也宣告結束”。有資料記錄,隆平高科2003年度分紅派息方案為: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1.40元人民幣現金(含稅)。湖南省農科院持股比例為55%,分得紅利808.5萬元。

  當地一位地位不低的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在這種情況下,農科院所屬部分研究所的日子,越來越難過,有的連工資都發不出來,公費醫療也難以為繼,研發斷檔毫不奇怪。”

  舉報人要問隆平哪些“罪”

  除了國有資產流失之外,舉報人要問“隆平募資項目懸空之罪”。隆平高科在《招股說明書》中說,公司上市后將利用募集資金建設包括雜交優質糧油種子產業工程在內的11個項目,總投資56308萬元,占募集資金69679萬元的81%,全部達產后年利潤18853萬元。

  “這不過是忽悠政府、欺騙股民而已”,陳紹光對《財經國家周刊》說。他提供的材料顯示:

  隆平高科上市后,11個項目投資規模被大大壓縮,其中果樹花卉種苗產業工程等四個項目停辦。到2004年底,也就是募集資金4年半以后,隆平高科對于上述項目的累計投入,才達到31960萬元,占募股資金的46.5%。

  隆平高科2001~2003年的年報顯示,這三年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26790萬元、37459萬元、46477萬元,凈利潤分別為4033萬元、1006萬元、2207萬元,都沒達到公司成立前相關資產的凈利潤,甚至不如單個蔬菜研究所1997年的凈利潤。

  陳紹光說,我們在舉報信中就指出,隆平高科“招股說明書列舉的11個農業科技開發項目,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應付上市的需要。而成功上市以后,除了雜交水稻相關項目以外,其余項目對于公司的短期商業目的幫助不大,所以被消極對待。”

  “同時,上市募集資金又被大量用于其他領域”。其中,與農科院共同發起成立了湖南稻花香房地產有限公司,后來通過收購湖南開源置業有限公司、開發開元大酒店等項目賺取了不菲的利潤。隆平高科2001~2003年的投資收益分別為2078萬元、-6087萬元、1333萬元,占利潤的比例較高。投資收益中的大部分從房地產領域獲得,2002年的投資巨虧由股票等領域導致。

  陳紹光說,2003年,隨著農科院退出(將其在隆平高科的股份轉讓給長沙新大新),一批科研單位從隆平高科回到農科院,其中,蔬菜研究所的年利潤已從原來的幾千萬元變成了幾十萬元。

  舉報人還懷疑隆平上市“存有隱形的利益鏈”。他們關注對隆平高科的“利益攸關者”中的湖南東方農業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農業”)投入了關注。有知情者告訴記者,在隆平高科成立時,很多有實力的投資者擬參與進來,而東方農業當時尚拖欠湖南省農科院的大量債務,但其卻借農科院的錢,再入農科院發起的公司的股,最終成就了自己的財富王國。

  隆平高科的招股說明書說,東方農業以一宗農業綜合開發用地土地使用權758.31萬元入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0%。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湖南省農科院諸多無形資產并未被折算入股,而東方農業得以用土地入股。有人還告知,“這宗土地位于海南,因干旱、多風的氣候,沒有體現出其商業利用價值,最終成為湖南災民的安置點”。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在湖南省審計廳對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的一份審計報告中,看到了這樣的記錄:1998年10月14日,湖南省農科院向中國農業銀行長沙縣支行農科院分理處,借三年期科技開發貸款500萬元,當天轉借給東方農業200萬元。

  陳紹光說,“1996年,全國各地相繼設立農業發展銀行,有一批信貸資金到位。當地一位政府官員親自牽線搭架,將私營業主于雄介紹給左連生、田際榕共同辦公司。先由省農科院科管處一位副處長撰寫了以農科院科技成果為依托的農業科技開發立項報告,再向省農發行申請貸款。1996年11月,東方農業成立時注冊資金200萬元,核心成員除于雄外,也有田際榕、左連生等人的親友參與。為了跟農科院有關聯,省農科院占干股10%。”

  陳紹光告訴記者,1997年11月,東方農業成功地通過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出具“驗資報告”,將注冊資金放大10倍變更為2000萬元。“最終,東方農業所持有的隆平高科股份,在二級市場上悉數拋出,靠從農科院借來的200萬元獲利數千萬元。”

  陳紹光等舉報人質疑的對象,還包括隆平高科上市時的戰略投資者,他們認為這里面也存在“隱秘的利益鏈”。

  戰略投資者是指那些與發行人具有合作關系或合作意向,愿意按照發行人配售要求與發行人簽署戰略投資配售協議的法人,是與發行公司業務聯系緊密,且欲長期持有發行公司股票的法人。

  隆平高科上市時選擇的九家戰略投資者,包括富邦資產管理公司、新興創業投資管理公司、北京美華恒潤科貿有限公司、上海證大投資管理公司、西安保德信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洋浦金宏達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深圳市富士豪投資有限公司、湖南匯林投資有限公司、湖南省馳宇實業有限公司等,均不是以涉農產業為主業,且都沒有長期持有隆平高科的股票。舉報人認為,他們都是以此作為套利的工具。

  記者了解到的解釋是,隆平高科在篩選戰略投資公司的過程中發現,當時的種業公司都不具備實力---即無法按12.28元的股價購買50萬股,所以只好選擇了與隆平高科簽有銷售協議的公司,上述九家公司都屬于這種情況。

  袁隆平與隆平高科

  投資隆平高科的股民,大多是沖著“袁隆平”品牌來的。袁隆平院士德高望重,貢獻超大,名震全球,“袁隆平”三個字可謂價值連城。1998年6月24日,湖南四達資產評估事務所曾宣布:“袁隆平”品牌價值1008.9億元。

  有人向《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提供材料:到目前為止,用袁隆平的名字命名的企業,只有隆平高科及其下屬子公司。

  有網民提出:“價值千億元的品牌歸了隆平高科,而當初改制時,為何沒在股份中有任何體現呢?”

  “隆平高科公司只擁有‘袁隆平’這個姓名的使用權,但不擁有‘袁隆平’商標”,隆平高科董秘彭光劍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解釋,“公司注冊使用的‘隆平高科’商標,不能和‘袁隆平’商標等同。”

  有人還是不贊成這樣的說法。《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在采訪中聽到了“這只是個概念游戲”的說法,“品牌不僅僅指商標,公司名稱也是品牌”。他們認為,隆平高科用袁隆平的名字命名,已經達到了低成本占有“袁隆平”品牌的效果。

  “組建隆平高科時,是由當時湖南農科院領導做的工作,回避了‘無形資產’的概念,由此占有了國之瑰寶‘袁隆平’品牌。”一位現在擔任領導職務的人士告訴記者這樣的看法。

  記者看到了一份1999年隆平高科與袁隆平簽訂的協議。協議約定:袁隆平的姓名僅限于用于股份公司的名稱和上市時的股票簡稱。

  隆平高科上市之后,陸續成立了7家用“隆平”命名的分公司;通過品牌輸出,組建了24家子公司,其中19家冠有“隆平”字樣。

  據了解,袁隆平院士最初不愿意用自己的名字給公司命名。“公司先是取名叫馬坡嶺農業高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后來為了盡快把雜交水稻推向市場,袁老師就同意(用他的名字)了。” 時任湖南省農科院院黨委書記的左連生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采訪時說。

  隆平高科的招股說明書中是這樣體現袁隆平與隆平高科的關系的:袁隆平是公司的發起人之一,持有5%的股份;袁隆平同意將其姓名用于公司名稱和股票簡稱;袁隆平之子袁定江任公司副董事長、副總經理。

  “按照協議,給袁老師380萬元換取冠名權,但袁老師不要錢,所以給了5%的股份。現在來看給得有點少,但在當時沒有先例的情況下,證監會認為已經夠多了。”隆平高科董秘彭光劍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說。

  “當初省農科院在與省農業廳談合作時,袁隆平看得比較遠”,時任農科院院長的田際榕說,袁隆平當時就指出“不僅僅是能否控股,有非農合作方進來才是最大的問題。他還親自給湖南省委、省政府寫信,使省農科院退出與省農業廳的合作。”田際榕據此說明袁隆平院士對隆平高科的創立所發揮過的作用。

  有網民這樣說,隆平高科在運行過程中是千方百計將自身與袁隆平院士本人或袁隆平院士的事業捆在一起,隆平高科一直強調“公司的一切重大決策袁院士都要親自參加;珍愛公司,就是珍愛袁院士的品牌;敬業公司,就是敬愛袁院士的事業;為公司建功立業,就是為袁隆平事業建功立業”。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了解到,袁隆平院士本人對于自己與隆平高科之間的關系,并不愿多談。他曾對媒體表示:“我從來不管隆平高科的事,我的主要精力是做研究”。 據了解,隆平高科的利潤中,有一半來自袁隆平院士擔綱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研制的雜交水稻種子,隆平高科對于科研機構的回報,大部分給了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對舉報人的信及所涉及的事情,記者原本想采訪袁隆平院士本人。后得知,袁隆平院士有要事在身,實在不便打擾他,便主動放棄了這一動議。

  記者能給讀者提供的情況是:2009年11月19日,一份蓋有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和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章的報告,呈送給了湖南省委宣傳部,在這份題為《關于請求維護“隆平”品牌形象的緊急報告》的報告上,袁隆平院士簽上了自己的意見:“請給予大力支持。”

  隆平高科創始人:“只想平靜度日”

  在創辦隆平高科時,左連生、田際榕分別擔任湖南省農科院的黨委書記(曾任院長)和院長(曾任副院長),隆平高科成立后,他們先是分別擔任名譽董事長、董事長,后又交換職務,分別擔任董事長、名譽董事長。他倆是隆平高科主要的創始人,現在均已退休。11月20日,左連生和田際榕接受了《財經國家周刊》記者的獨家采訪。

  “輿論監督非常歡迎,但我們退休后,想盡快地過上平靜的生活。”這是左連生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說的第一句話。他說,今年他已經62歲了。同時接受采訪的田際榕,今年67歲,農業專家出身的他說:“十年來告狀的不斷,習以為常了。”

  “創辦公司的建議是左(連生)書記提出來的,他于1995年到院里擔任院長,他抓這個事。”田際榕說。

  “隆平高科是從一次重獎開始的。當時農科院下屬的蔬菜研究所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做得很成功,院里拿出150萬元獎勵帶頭人。此事在院里震動很大,大家在想,如果都能像蔬菜研究所那樣把成果轉化為商品,何必搞其他的?”田際榕所說的“其他的”,是指當時農科院職工們搞的創業嘗試,例如買賣收音機等,但失敗者居多。

  隨后,省里給了100萬元啟動經費。“但這只是杯水車薪,銀行不給貸款,我們就想到了搞股份制,”田際榕說,“請湘財證券的人來給上過課之后,農科院領導統一了思想??搞股份制,然后再上市,是條可行的路。當時,按照省里領導‘強強聯合’的建議,農科院曾打算與湖南省農業廳合作。但后來出現的兩個問題讓農科院不能接受:一是不能控股,二是有非農業經營主體參與進來。因擔心未來在成果轉化的道路上不能自主,農科院放棄了與農業廳的合作,這一決定使農科院錯過了‘上市指標’。后來走了‘雙高’論證(國家科技部、中科院專家的論證)的路子,經過證監會特批,隆平高科才重新獲得上市機會。”

  1999年,隆平高科正式成立;2000年5月31日,股票上市。“全國各地的農科院只有湖南成功地建成上市公司,這是中國第一個以科學家的名字命名的上市公司,被寫入了清華大學的MBA教材。”田際榕說。(完)

  插排:

  (1)舉報人陳紹光說:十年了,他一直堅持舉報,給自己帶來了許多“不愉快的記憶”。他說,自己已患上包括癌癥在內的至少八種疾病,但“病殘之軀不怕死”,他要和那些老專家們“堅持到底”。

  (2)隆平高科主要的創始人說:“輿論監督非常歡迎,但我們退休后,想盡快地過上平靜的生活。”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