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要聞 » 正文

定西渭源縣打造西北馬鈴薯良種繁育與供應基地紀實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11-06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381
 

    來源: 甘肅新聞網 通訊員 王綱 喬建軍

  深秋時節,走進天高云淡、層林盡染的渭水源頭,只見馬鈴薯運輸車輛絡繹不絕,來來往往,大大小小的馬鈴薯收購點上,交易火爆,源源不斷的貨源和優良的品種讓外地客商驚嘆不已。

  近年來,“中國馬鈴薯良種之鄉”渭源縣在國家扶貧的戰略大旗下,沐浴扶貧開發的溫暖春風,不遺余力推進特色產業,馬鈴薯種植面積由10年前的12萬畝發展到目前的38萬畝,約占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的一半,年產量達到80多萬噸,實現產值近3億元。去年農民僅從馬鈴薯良種產業中獲得的收入就占到了當年人均純收入的三分之一,馬鈴薯良種產業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富民支柱產業,昔日的“洋芋蛋”變成了今天的“金蛋蛋”。渭源縣走出了一條產業發展與扶貧開發相結合的路子,已成為西北地區最大的馬鈴薯良種繁育與供應基地,成為全國縣區最大的馬鈴薯良種基地。

  科學決策譜華章

  如果說,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和穩固的群眾基礎,是渭源成為全省著名的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的基礎條件的話,那么難得的政策機遇,雄厚的科技支撐,以及科學的規劃指導,正是渭源馬鈴薯良種產業得以快速發展的根本所在。

  近年來,一系列優惠政策,為馬鈴薯良種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國家部委和省市各級領導、各有關部門在資金、項目等方面對渭源的馬鈴薯良種產業的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特別是國扶辦副主任王國良將渭源縣做為自己的聯系縣,連續兩年安排扶貧專項資金各300萬元,用于渭源馬鈴薯良種建設。沐浴著扶貧開發的溫暖陽光,插著馬鈴薯產業的騰飛翅膀,歷經兩年時間,該縣貧困人口就從2006年的8.5萬人迅速減少到8萬人; 貧困面也由25.37%下降到24.55%。

  面對難得的發展機遇,渭源縣委、縣政府乘勢而上,攻艱克難,堅持規劃先行的原則,多次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考察、調研,廣泛征詢意見,提出了《渭源縣馬鈴薯良種產業五年發展規劃(2007-2011)》。根據規劃,到2011年末,年產脫毒瓶苗4000萬株;年產原原種8000萬粒;年產原種2.7萬噸;年產良種81.1萬噸;年儲藏能力達到60萬噸……今年7月29日,隆重召開了2009’甘肅•定西(渭源)馬鈴薯良種產銷銜接洽談會,簽訂了馬鈴薯良種供銷協議13項,簽約金額達到1.4億元,全面打響了渭源馬鈴薯良種品牌。

  科技奇葩綻異彩

  理念引領未來。渭源縣委、縣政府正是基于建立現代農業,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理念,堅持以工業思維謀劃農業,以科技為先導,以現代化設施裝備農業發展基礎,采取園區化生產、規模化發展的辦法,打科技牌,走富民路,壯大基地,做強龍頭,不斷提升馬鈴薯良種開發水平。

  為了提高良種育種水平,渭源縣在組建專業隊伍的同時,先后與省農科院、甘農大、定西市旱農中心等院校所建立了技術合作關系,聘請40多位專家、教授參與良種產業開發,形成了一條產、學、研相結合,“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良種擴繁發展體系,通過整合技術隊伍、集成生產技術,組建產業化開發聯合團隊,推進良種生產設施化,開展標準化、規范化生產,已建成了莖尖組織培育瓶苗、溫室繁育原原種、網室繁育原種、大田擴繁一級種的脫毒良種繁育體系,每年來渭源參觀的團隊絡繹不絕,馬鈴薯良種育種能力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基地品牌添雙翼

  在基地建設中,縣委、縣政府充分發揮當地良種繁育企業、協會的主體作用,完善良種梯級擴繁體系,先后建成千畝高山自然隔離區無毒原種生產基地、萬畝馬鈴薯優質種薯種植長廊、馬鈴薯一、二級良種種植20多萬畝,大力扶持發展馬鈴薯良種繁育、運銷企業和協會,先后組建渭河源馬鈴薯種業公司等6家經銷公司和9家良種繁育專業合作組織。按照“公司+基地+農戶”、“協會+基地+農戶”等生產經營模式,采取“統一供種、統一搭建網棚、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收購貯藏、統一銷售”的“五統一”辦法,使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有效對接。全縣每年外銷馬鈴薯良種30萬噸以上。

  品牌是進入市場的身份證和通行證。為了打響“渭源種薯”品牌,該縣制定《馬鈴薯脫毒良種生產技術操作規程》、《馬鈴薯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等各項技術操作規程,規范馬鈴薯生產過程。建立健全良種薯質量檢測體系,先后申請注冊了“渭源馬鈴薯種薯”原產地標記,“五竹” 牌和“渭河源”牌馬鈴薯良種商標。全國政協委員、著名影視明星濮存昕義務擔任渭源馬鈴薯良種形象代言人,進一步擴大了馬鈴薯良種的知名度。目前,馬鈴薯和中藥材種植面積超過了全縣耕地總面積的三分之二,實現了種植業結構調整的一次革命。

  扶貧開發花紅果碩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渭源馬鈴薯良種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黨和政府一系列優惠政策的扶持。國家扶貧開發項目,猶如陣陣和煦春風,吹拂著渭水源這塊古老的土地。這個縣得到了國務院扶貧辦、中國扶貧發展中心西北辦事處,天津市以及省、市扶貧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2004年馬鈴薯園區建設以來,國家、省、市扶貧部門共投入園區扶貧資金2593萬元。特別是2007年春節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定西以來,國扶辦每年拿出1000萬元專項扶貧資金來扶持定西馬鈴薯產業發展。三年共投入渭源縣馬鈴薯良種工程專項資金846萬元。扶貧資金的注入,使渭源馬鈴薯產業步入了“快車道”。

  2008年8月20日,國扶辦副主任王國良一行在甘肅省扶貧辦主任沙拜次力等人陪同下,實地考察了渭源縣馬鈴薯產業扶貧開發工作情況,并把渭源縣作為自己的聯系縣,將馬鈴薯科技示范園區作為聯系點。2008、2009年連續兩年安排扶貧專項資金各300萬元,用于組織實施脫毒馬鈴薯原種防蟲網棚擴繁項目建設和原原種日光溫室建設。

  馬鈴薯良種產銷銜接洽談會期間,國扶貧辦規劃財務司相關領導帶著王國良副主任的深情囑托,對渭源的馬鈴薯產業和科技扶貧項目進行了實地調研。確定了省、市、縣與國扶辦聯系的相關領導和信息聯絡員,建立信息定期上報制度……一系列數據記載了渭源馬鈴薯良種產業蓬勃發展的足跡:原原種日光溫室從2006年的10座發展到2009年的36座;原種網棚從2006年的530畝發展到2009年的5140畝;貯藏能力從2006年的16萬噸發展到2009年的40萬噸。目前,渭源打造“中國馬鈴薯良種第一縣”的條件已基本具備。不妨在盛夏時節,走進會川、五竹一帶去看看。放眼望去,只見數千畝馬鈴薯良種網棚連接成片,銀波蕩漾,白花花的薯花相伴著綠油油的薯葉,濃郁芬芳,沁人心脾,這些在藍天白云映襯下的銀白色的馬鈴薯良種網棚成為渭水源頭一道靚麗的“特色產業風情線”。

  源頭奏響富民曲

  奇葩競放分外香,誘得蜂蝶爭相來。土蛋蛋變成了金蛋蛋。北寨鎮曾經因干旱貧瘠而被稱為“干北山”,這幾年當地群眾依靠種植“馬鈴薯良種”等產業,開啟了脫貧致富的大門,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底的1739元增加到2008年底的2096元,凈增357元。北寨鎮張家堡村農民楊誠每年種良種三四坰,收入超過三萬,成為響當當的“良種種植大戶”。

  渭源薯農憑“渭源種薯”名片,巧做反季節文章,錢袋子越鼓越大了。大安鄉紅堡子村的蘇發祥說起洋芋窯這一“天然冰箱”帶來的好處時,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他掰著手指給我們算了這樣一筆賬:“修一口儲藏60噸的洋芋窯大約投資4000多元,當年收購的洋芋良種在來年春播時每市斤至少賺一毛錢,60噸種子凈獲利1萬多元哩!”大澇子村的張清榮修建的一口洋芋窯能儲藏240噸洋芋,是四鄰八鄉的“大哥大”。日益增多的洋芋儲藏窯已成為該縣群眾增收致富的“聚寶盆”。

  渭源縣委、縣政府全力為販運大戶搭建“經濟舞臺”,全力加快市場建設。建成了會川、五竹兩個馬鈴薯良種專業批發市場和清源、新寨、北寨、蓮峰等6個小型交易市場,建立收購網點,組建馬鈴薯經銷公司和專業協會,開展技術指導和銷售服務。馬鈴薯良種產業已經成為渭源縣實現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黃金產業,成為撐起當地農民致富的“半壁江山”。

  “年年洋芋花開賽牡丹,如今土豆變成了金豆豆。”目前,甘肅省委、省政府把馬鈴薯產業作為全省戰略性主導產業來抓,國家、省市對渭源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渭源的馬鈴薯良種產業迎來了最佳機遇期,駛入了發展快車道。伴隨著科學發展的壯麗樂章,35萬渭河兒女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凝心聚力,攜手共進,“中國馬鈴薯良種第一縣”的名片將越擦越靚!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