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受氣候變化、耕作制度、病蟲抗藥性等因素的影響,廣東省早晚造水稻病蟲持續偏重發生。該省高度重視水稻病蟲防控工作,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依據病蟲動態,因地制宜,科學防控,病蟲害監測預警逐步實現信息化,病蟲短期預測預報準確率達95%以上。
據了解,廣東省水稻年播種面積約3000萬畝,今年早造播種面積1420萬畝,截至目前,水稻病蟲發生面積約為1100萬畝,主要發生的病蟲有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三化螟、紋枯病、稻瘟病等“三蟲二病”。該省通過成立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領導小組和重大病蟲防控專家組,開展系統監測、實施科學防控、開展綜防示范、普及防控技術等,動員各級農業部門和廣大群眾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廣東省在不同生態類型的稻區建立了34個水稻病蟲監測點、20個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區和4個廣東省植物保護技術應用與推廣示范區,示范面積達20萬畝;組建1100支專業化防治隊,防治隊員2200人,實施專業化防治面積116萬畝次,安排新農藥示范試驗30多個,組織新農藥使用技術宣傳推廣會90多場(次),培訓技術員、經銷商和農民8000多人。 (農民日報 記者 崔斌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