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日報》消息,科迪華為保護種子業務免受未來農藥業務潛在責任的影響,正在考慮一項業務拆分計劃,擬將其種子業務與農藥業務拆分為兩家獨立公司,預計將在近期公布拆分計劃。
值得注意的是,科迪華的這一潛在拆分計劃反映了2025年企業拆分浪潮的加劇。今年,不少大型企業都在響應投資者要求進行重組的呼吁。且科迪華已于2023年3月剝離其草甘膦塬藥業務。
01
規避潛在風險
擬將種子業務拆分為獨立公司
據《華爾街日報》消息,科迪華正在考慮一項業務拆分計劃,擬將其種子業務與農藥業務拆分為兩家獨立公司。
知情人士透露,此舉旨在保護種子業務免受未來農藥業務潛在責任的影響。報道還指出,若無意外情況,科迪華預計將在近期公布拆分計劃。
科迪華的這一潛在拆分計劃反映了2025年企業拆分浪潮的加劇。今年,Honeywell、Kraft Heinz和Warner Bros Discovery等大型企業都在響應投資者要求進行重組的呼吁。
當前,農化企業正面臨去庫存壓力和價格競爭挑戰,正在重塑全球市場格局并擠壓行業利潤空間。
今年6月,科迪華CEO查克·馬格羅在沃爾夫研究第二屆未來材料大會上坦言,過去兩年公司作物保護業務表現“乏善可陳”,主因系庫存調整和價格競爭。“我們不會粉飾現實,這兩年整個行業都很艱難。”他同時指出,隨著庫存趨于穩定、主要農業市場需求復蘇預期增強以及公司自救措施見效,2025年下半年業績雖難言亮眼但有望改善。
馬格羅表示,2025年形勢明顯優于2024和2023年,渠道運轉基本恢復正常。但他同時指出,美國農作物價格疲軟正侵蝕部分利潤空間。
科迪華于2023年3月剝離其草甘膦塬藥業務。2024年財報顯示,其作物保護業務運營EBITDA同比下降7%至13億美元,銷售額下降5%至74億美元;種子業務運營EBITDA同比增長5%達22億美元,銷售額95億美元,同比增長1%。
02
未來三大研發方向
雜交小麥、矮稈玉米和基因編輯
杜邦和陶氏化學于2017年合并成立了杜邦陶氏。2019年,該公司將其化工業務分拆為陶氏,農業業務分拆為科迪華,而杜邦則保留了其目前的公司形態。
多年來,科迪華一直是種子創新領域的全球先驅。科迪華培育的每種作物種子,在世界各地的各種環境中,都幫助提高了每英畝的平均產量。例如,在美國,使用科迪華種子的玉米種植者將每英畝收成增加了150蒲式耳,甚至有農戶以超過623蒲式耳/英畝的產量刷新玉米單產世界紀錄。2024年底,科迪華推出全球首創的非轉基因雜交小麥技術,在同等資源條件下產量潛力提高10%,在缺水環境中較常規品種增產約20%。這一突破有望推動小麥單產邁向新高度。
如今,基因編輯技術引領農業新變革。科迪華正在開發專有的基因編輯技術,用于提升玉米抗病性,使作物在復雜環境中仍能穩產高產。未來,科迪華將繼續深化種業創新,以高品質種子和生物育種技術,為中國農業提供高效可持續的解決方案,助力保障糧食安全。
今年6月,在投資人會議上,科迪華對外宣布了未來的研發動向,主要有下面三個重要方向:
雜交小麥
科迪華計劃在2027年推出其雜交小麥產品,這將是一個顛覆性的創新,針對全球約5.5億畝的小麥種植面積。
雜交小麥技術預計將提高產量,提供更高的韌性和產量潛力,每年產量增長0.31蒲式耳/英畝。
該技術模仿了玉米的雜交革命,提高了產量潛力和穩定性。
科迪華的雜交小麥使用一種專有的不育系統,該系統是非轉基因的,并且在所有測試的小麥類別中都能穩定地產生雄性不育。
矮稈玉米
科迪華的矮稈玉米技術通過降低植物高度,提高作物的抗倒伏能力和便于機械化管理,同時允許更高的植株密度,從而提高產量。
該技術提供了一致的植株高度降低和耳高降低,適用于所有測試的生長條件。
矮稈玉米技術還使得農民能夠更有效地應用肥料、農藥和生物制劑,以最大化田間產量。
預計該技術將在2027年推出。
基因編輯
科迪華在基因編輯領域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其研發管線中用于解決北美幾種玉米疾病的早期階段的專有基因編輯技術已經取得了進展。
利用CRISPR基因組編輯技術,科迪華已經可以識別、定位并精確地將已經存在于玉米基因組中的抗病性狀放到一起。
科迪華的目標是利用和復制自然發生的過程,加速發展具有更好的抗逆性和產量的種子,從而幫助農民進一步提高產量并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基因編輯技術能夠更加高效快捷地改變性狀,通過基因編輯技術開發的種子不僅能夠更有效地抵抗干旱和疾病,還能增加作物的維生素和營養素含量。
科迪華已經發表了研究報告,證實了玉米植物基因組中存在抗病基因的自然移動,而CRISPR等基因編輯工具可以模仿這種自然發生的過程。
來源 | 農財君綜合
編輯丨農財君
聯系農財君丨18565265490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