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樹嫁接需把握關鍵環節,從時間選擇到嫁接后管理均有講究,具體操作要點如下:
嫁接時間。棗樹嫁接適宜在8月至9月進行。若嫁接時間過早,接芽發育尚未充實,接穗木質化程度低,易導致嫁接后難以成活;若時間過晚,氣溫下降,接口愈合速度變慢,同樣會降低成活率。
嫁接準備。砧木選擇:選用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基部莖粗在0.5厘米以上的酸棗苗作為砧木,確保砧木具備良好的生長活力,為嫁接成活奠定基礎。接穗制備:剪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芽眼飽滿且已木質化的當年生枝條作為接穗,接穗直徑以0.4—0.6厘米為宜;剪取時需去除葉片,僅保留葉柄,減少水分蒸發。
嫁接方法。采用帶砧木接芽法(即“T”字形芽接),具體步驟如下:砧木處理:在砧木上選定貼芽部位,先橫切一刀,深度以達到木質部為宜;再從橫切口下方自上而下削出長度1.5—2厘米的“T”字形接口。接芽削取:在接穗飽滿芽上方0.5厘米處橫切一刀,深達木質部1—1.5厘米;隨后用刀自芽下方自下而上快速削下接芽,接芽長度需略短于砧木上的“T”字形接口。貼合與綁扎:將削好的接芽貼合在砧木“T”字形接口內,確保接芽芽片的形成層與砧木的形成層對齊;最后用寬度0.5厘米的塑料條將接口緊密綁緊,防止水分流失和松動。
嫁接后管理。成活檢查:嫁接后15—20天,需及時檢查成活情況。若接芽新鮮、葉柄一碰即落,說明已成活;未成活的植株應盡快補接,避免錯過最佳補救時機。剪砧與解綁:成活的嫁接苗,需在翌年春季(接芽萌發前),于接芽上方2—2.5厘米處剪去砧木上部枝條,并解除綁扎的塑料條,促進嫁接芽順利萌發和生長。
(據安徽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