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小麥育種經驗交流和種質資源利用,進一步推動我國小麥育種水平提升,2025年8月25日至27日,第三屆“一麥眾承”小麥種質資源交流暨育種研討會在河北省邯鄲市成功舉辦。來自全國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的專家學者、育種工作者齊聚一堂,圍繞小麥種質資源創新與利用、育種技術進展及產業化轉化展開深入交流與研討。

“一麥眾承”平臺:小麥學術與產業交流的重要陣地
“一麥眾承”交流群創始人陳紅敏老師在會上介紹,自2022年創建以來,該平臺已成為小麥領域的重要學術與產業交流平臺。平臺組織架構日益完善,在知識共享方面,累計分享文章1483篇,公眾號關注人數突破1.3萬人,年閱讀量超百萬,有效促進了學術成果的傳播和應用。

在種質資源交流方面,平臺四年來共組織資源交流900份,并聯合多家科研單位完成了多病害抗性鑒定。依托洛陽市農林科學院,“一麥眾承”建立了小麥種質資源庫,實現了資源的長期保存和可持續利用。同時,為推動優良資源高效利用,打造了“一麥眾鑒”,為新品系在正式試驗前提供系統鑒定,從適應性、豐產性、抗逆性等多方面進行科學評估。
在品種轉化與推廣方面,“一麥眾承”聯合河南德研農業資源開發中心、河南省聯合產權交易集團、海南國際知識產權交易所搭建了品種交易平臺,并在河南德研中心和河南偉隆種業中原農谷示范園設立展示點。2025年5月9日,首屆小麥品種權交易會在河南溫縣舉行,吸引全國300余位專家和企業代表,現場展示81個品種,達成7項轉讓協議,取得積極反響。
專家學術報告:聚焦前沿技術與實踐經驗

趙檀芳教授(山東農業大學):《52年麥類作物育種工作回顧及體會》
李立會研究員(中國農科院):《小麥-冰草遠緣雜交與新品種培育》

劉陽博士(中科院遺傳發育所韓方普團隊):《小麥抗赤霉病育種及超高產新品種培育》
吉萬全教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遠緣雜交與小麥種質創新》
張玉峰博士(中國農業大學):《基于小麥×玉米雜交的小麥DH技術》
殷貴鴻教授(河南農業大學):《黃淮麥抗黃花葉病種質資源鑒定與抗病基因挖掘及聚合育種研究進展》
歐行奇教授(河南科技學院):《矮稈高產品種培育的實踐認識》
李汝玉研究員(山東省農科院):《小麥品種DUS測試簡介及品種不合格原因分析》
韓玉林研究員(周口市農科院):《周麥系列品種育種情況匯報》
孫曉輝研究員(煙臺市農科院):《周年4-5代快繁技術及可追溯育種體系在小麥育種中的應用》
李海平總裁(河北眾人信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為小麥高產奮斗終生挑戰世界小麥最高產》
這些報告既有對數十年育種經驗的總結,也有對前沿技術的探索,涵蓋了遠緣雜交、抗病基因挖掘、DH快速育種、快繁技術等方向,展示了我國小麥育種的廣度與深度。
互動研討:聚焦黃淮海氣候變化與抗逆育種
在交流互動環節,多位資深育種家結合自身實踐,就黃淮海地區氣候變化背景下的小麥農藝性狀改良、抗逆性提升、抗病育種難點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為未來小麥育種應對極端氣候和病蟲害挑戰提供了寶貴思路。
會議贊助單位——河北眾人信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專注于小麥領域的大型科研型企業,是國家小麥強優勢陣型企業、小麥全國育繁推一體化A證企業、河北省小麥領軍創新性企業、河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等。公司總裁李海平先生介紹了公司在小麥育種上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分享了雙國審優良小麥品種眾信麥998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與創新表現、帶動與引領作用,贏得了與會代表的高度認可。他介紹,2024年眾信麥998逆勢而上,銷量過億斤;截至目前,2025年已銷售近億斤,全年銷量有望突破2億斤。
本屆研討會在推動小麥種質資源共享、促進前沿育種技術應用、加快科研成果轉化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應繼續依托“一麥眾承”平臺,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優良品種不斷涌現,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促進小麥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