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長江流域大豆生產面臨著氣候異常、高溫干旱等多重氣象挑戰,農戶普遍遭遇出苗率低、結莢差、易倒伏等問題。在國家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優良品種的推廣和配套技術的落地顯得尤為迫切。

8月23日,“金豆出圈”——許科種業長江流域大豆品種觀摩交流會在湖北天門隆重召開。當天雖值高溫酷暑,依舊吸引了來自大部分省份的300余位優秀經銷商到場,只為見證中豆57在旱情下的“硬實力”。




“合作11年,推什么品種我說了算,但主推永遠是許科!”——荊州代理商索曉蘭;“10年鐵桿,跟著許科年年有增量。”——安徽宿松代理商劉群。現場,多位經銷商分享與許科種業的合作經驗,普遍超過六七年,其中安徽宿松樂福農業合作達10年,湖北荊州代理商合作11年。大家一致認為,中豆57已成為其核心主推品種,市場接受度高,農戶口碑好,未來有望成長為區域大單品。

中豆57的表現尤為突出:中豆57通過長江流域、黃淮南片兩大生態區國家審定,及云南、河南省審定。其產量穩中見高,災年穩產、豐年更高產。在湖北多年多地達600斤以上高產成績單,具備抗病、抗旱、抗倒的綜合優勢,結莢性強、底莢高,適應機械化收割,蛋白含量亦處于良好水平。2024年,中豆57在湖北公安縣萬畝連片種植,克服連續兩個月的高溫干旱,畝產達276.1公斤。

科研支撐與市場推廣齊頭并進。許科種業深耕行業二十余年,現已成為國內民營種企的佼佼者,大豆種子產銷量位居河南首位。營銷總監劉浩表示,公司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優化技術服務與渠道支持,搶抓種業發展新機遇,推動全產業鏈升級。

針對當前長江流域大豆生產的突出問題,中國農科院油料所大豆室主任陳海峰研究員提出技術對策:通過優化播種方式、合理密植、精細水肥管理和強化病蟲害監控,可有效解決出苗率低、旺長倒伏等生產難題。


許科種業科研中心負責人閆為民強調,以“做強種業芯片、助推鄉村振興”為目標,加快新品種育成與成果轉化。營銷中心經理于海濤則從市場管理角度提出措施,強調凈化市場生態,維護經銷商共同利益。


會議期間,公司對2024—2025年度表現突出的經銷商進行了表彰,進一步凝聚合作信心。

許科種業董事長夏朝印表示,公司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加快優良品種選育與示范推廣,優化品種布局,推動技術下沉與服務落地,進一步強化產業鏈,提振經銷商推廣優質、高產、抗逆品種的信心與幸福感,助力農戶豐產增收,為國家大豆產業振興貢獻“許科力量”。
一粒好豆,可以改變一季收成;
一群好人,可以振興一條產業帶。
許科種業,攜手300位伙伴,讓長江兩岸再涌“金色豆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