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昊)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獲悉,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2025年)和國家畜禽主導品種目錄(2025年),圍繞“糧袋子”“油瓶子”“肉盤子”“奶罐子”等民生需求,分類遴選生產表現突出、深受農民歡迎的優良品種,重點遴選生產性能優異、養殖效益突出的優良畜禽品種。內蒙古共有9個品種成功入選,其中農作物優良品種6個,畜禽品種3個。
據了解,6個農作物優良品種中“科河699”作為玉米種植領域的“全能選手”,自通過自治區審定以來,已在全國9個省區完成品種備案,累計推廣面積超千萬畝。該品種兼具糧食生產和青貯飼料雙重功能,2021年曾創下單產2750.78斤的紀錄,被中國工程院專家組譽為“西北高產區標桿品種”。“蒙豆1137”和“蒙豆375”兩大高蛋白大豆品種入選,凸顯自治區在大豆育種領域的科技突破。
3個入選畜禽品種包括肉牛品種“華西牛”、肉羊品種“華蒙肉羊”和肉鴨品種“中畜草原白羽肉鴨”。其中,“華西牛”作為我國首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肉牛新品種,具有生長速度快、適應性強的優勢,實現了全基因組選擇技術的突破,平均育肥期日增重達1.36公斤。通過國家審定以來,自治區“華西牛”育種群規模達2萬頭以上,占全國60%以上,在全國“華西牛”系統登記25294頭,占全國61%,發放“華西牛”系譜證書4886頭,占全國42.5%。“華蒙肉羊”作為我國北方農區肉羊育種的標志性成果,以242.26%的經產母羊產羔率和52.31%的6月齡羔羊屠宰率,樹立了多羔肉羊新品種的標桿,目前“華蒙肉羊”種群數量已達到2萬多只,其中繁殖母羊1.2萬多只。中畜草原白羽肉鴨作為我國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鴨新品種,具有生長速度快、飼料轉化效率高、胸腿肉率高和皮脂率低的核心特性,被農業農村部列為“十四五”畜禽育種重點推廣品種,助力我國肉鴨自主品種市場占有率從0提升至約1/3。
下一步,內蒙古將深入貫徹國家種業振興戰略部署,加快高油高產大豆、耐密宜機收玉米、重要特色作物、耐鹽堿品種等優良品種選育,推進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融合,幫助指導農民科學選種、用種;聚焦畜牧業高質量發展需求,完善良種推廣體系,推動“育繁推”一體化發展,為良種與標準化養殖技術推廣,為農牧民增收致富提供堅實種源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