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種業振興行動決策部署,扎實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支撐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7月15日、18日,全國農技中心圍繞雜交玉米細胞核雄性不育制種技術推廣應用,按照“一體設計、分點組織”的方式,分別在甘肅張掖、山西長治舉辦觀摩培訓班。培訓班全面交流玉米核雄性不育制種技術創新成果,深入分析核不育制種技術對提升玉米制種產業戰略價值,部署推動制種新技術推廣應用工作舉措。全國農技中心黨委書記張曄主持山西長治培訓活動,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中國工程院院士戴景瑞、陳溫福,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魏啟文出席活動并發言交流。
培訓班指出,玉米雄性核不育技術是我國玉米雜交制種領域的一項“0到1”的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有效解決了人工去雄成本高、效率低、純度難保障等問題,掃除了玉米去雄這個制約制種全程機械化的關鍵障礙,具有節本、提質、增產、增收等顯著優勢,代表了種業領域的新質生產力,是一次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生動實踐,其快速從實驗室走向生產應用,對種業振興和農業生產意義重大。
培訓班強調,各地各單位要以保障糧油大面積單產提升種源供給為目標,以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為導向,加快玉米雄性核不育技術推廣應用,合力打好科技成果轉化攻堅戰。一要提高思想認識,強化責任擔當。各省、各基地縣要增強責任感緊迫感,聚焦全程機械化目標,大力推廣核不育等先進技術,推進基地宜機化改造、技術集成推廣和社會化服務組織培育。二要強化協同創新,增強源頭供給。科研單位要繼續深化技術穩定性、普適性及配套裝備研發,各地農技推廣部門要加強組織模式、裝備、要素等集成創新,種子企業和制種基地要積極參與中試熟化與工藝優化,深化產學研合作,打通技術落地“最后一公里”。三要完善保障體系,優化應用生態。加快制定產業化技術標準和規范,建立健全成果轉化共享機制,加強專業化服務隊伍建設,為技術推廣應用提供支撐保障。
本次培訓班觀摩了玉米細胞核雄性不育制種新技術示范現場,邀請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山西農業大學、智能裝備企業等單位有關專家培訓授課。來自甘肅、寧夏、新疆、新疆兵團等玉米制種主產省種子管理部門、玉米制種大縣、國家玉米種業陣型企業及全國玉米種子市場發展研究組成員單位的400余名代表參加培訓。
山西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姚繼廣,長治市委副書記秦蘇良、黎城縣委書記李穎南出席山西長治培訓班并致辭。甘肅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二級調研員張昳、甘肅省種子管理總站站長呂小瑞出席甘肅張掖培訓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