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推薦閱讀 » 正文

兩起種子案曝光!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5-07-10  來源:農財網種業寶典  瀏覽次數:1006
 

      某種業公司生產、經營“套包”玉米種子,侵害了權利人的植物新品種權,被判50萬元賠償。

      銷售未經品種審定、純度遠低于國家規定標準的水稻種子,致89名農戶水稻絕收,最終以銷售偽劣種子罪、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四萬元。

      這兩起種子案,帶來哪些啟示?

      侵害植物新品種權

      判決50萬元高額賠償

      近日,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吉林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及典型案例。其中,一案例涉及侵害植物新品種權。

      某種業有限公司系玉米雜交種“遠科××”植物新品種權的權利人。2023年2月,某種業有限公司發現有農戶購買的“華科××”包裝袋內實為“遠科××”玉米雜交種,涉嫌侵犯了其“遠科××”植物新品種權。某種業有限公司向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進行投訴,在農村經紀人王某某家中查獲涉嫌侵權種子“吉農大××”“華科××”共計400袋,于吉林省某種業有限公司庫房查獲涉嫌侵權種子“華科××”100袋。經調查,王某某銷售的侵權品種來自吉林省某種業有限公司。另某種業有限公司在農安縣三崗鎮附近發現農戶購買的“華鴻××”“恒澤××”包裝內實為“遠科××”玉米雜交種,包裝上顯示生產商也為吉林省某種業有限公司。

      長春市中級人民法院生效判決認為,根據行政執法機關委托檢測中心出具的檢測報告結論及公證購買送檢的檢測報告結論,確認“吉農大××”“華科××”“華鴻××”“恒澤××”4種包裝的玉米雜交種與“遠科××”為同一品種,是侵權種子。吉林省某種業有限公司生產、銷售、許諾銷售侵權種子產品并為實施上述行為儲存侵權種子產品,依法應當承擔相應侵權責任。在某種業有限公司的實際損失、吉林省某種業有限公司獲得的利益和植物新品種權許可使用費均難以確定的情況下,人民法院根據植物新品種權的類型、侵權主體及侵權行為的類型、規模、持續時間、侵權故意程度等因素確定賠償數額及合理維權費用共計50萬元。

      法官庭后表示,吉林省作為全國10%商品糧的供應地,近年不斷受到套牌種子侵害,不僅導致品種權人創新受阻、合法權益受損,更擾亂種業市場秩序、危害糧食安全。本案突出展現了行政監管與司法裁判的協同優勢,行政機關通過勘驗檢測、證據保全及時固定侵權證據,司法機關依法采信行政檢測報告準確認定侵權事實,并通過判決50萬元高額賠償形成有力震懾,構建起行政高效監管與司法權威裁判的銜接機制,充分彰顯了吉林省知識產權協同治理的制度效能以及在種業創新保護中的核心支撐作用。

      銷售偽劣種子

      致89名農戶水稻絕收,被重判

      種子制假售假犯罪,危害國家種源安全,給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造成損失,應予嚴厲打擊。

      早前,最高人民法院發布4件“農資打假”典型案例,依法懲治制售偽劣農資犯罪,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切實維護農民利益。此次發布的案例一和案例二為2件銷售偽劣種子案。

      值得關注的是,案例二為李某柱等銷售偽劣種子案。案情顯示,李某柱等銷售未經品種審定、純度遠低于國家規定標準的水稻種子,89名農戶種植后造成大幅減產或者部分絕收,使生產遭受重大損失。人民法院對上述被告人依法定罪處罰,該重判的堅決予以重判,有力震懾犯罪分子,凈化種業市場,從源頭上維護國家糧食安全。

      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間,李某柱明知父親李某忠(另案處理)等人自行繁育的“竹稻一號”水稻種子尚未通過國家審定,將無任何標識的“竹稻一號”水稻種子共計250余千克銷售給被告人呂某,銷售金額達1.7萬余元。

      呂某在明知上述種子尚在試種階段,未取得檢驗證號及合格證的情況下,向四川天全縣仁義鎮89名農戶銷售約100余千克,銷售金額達1.9萬余元。

      上述89名農戶種植“竹稻一號”水稻種子后,出現大幅減產和部分絕收。經評估,損失共計15萬余元。經檢驗,李某柱、呂某銷售的“竹稻一號”水稻種子的純度為62%,遠低于國家規定的水稻種子純度不低于96%的標準,認定為劣種子。

      法院另查明,2022年10月,李某柱還向被害人汪某謊稱自己可以在海南省承包土地種植水稻原種,吸引汪某投資,汪某邀約被害人李某建等人聯合投資,向李某柱轉款共計37萬元。李某柱將該錢款用于個人開支,并以各種理由拒絕帶汪某等人前往海南實地查看投資情況。

      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李某柱、呂某銷售純度不合格的水稻種子,使生產遭受重大損失,其行為均已構成銷售偽劣種子罪。李某柱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以合伙投資為名騙取他人財物,數額巨大,其行為又構成詐騙罪。李某柱具有自首情節,呂某具有坦白情節,二人均認罪認罰,且主動退賠農戶損失,依法均予從輕處罰。

      據此,法院對李某柱以銷售偽劣種子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以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三萬元,決定執行有期徒刑五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四萬元;對呂某以銷售偽劣種子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一萬二千元。

      最高法表示,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涉案水稻種子未經審定便先行推廣上市,種子純度遠低于國家標準,農戶種植后造成大幅減產甚至絕收,不僅侵害了農民利益,也危害國家糧食安全,應當依法從嚴懲處。

      來源丨綜合自法治日報、法治網、光明網等

      編輯丨農財君

      聯系農財君丨18565265490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