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術概述
該技術是將灌溉與施肥結合,根據作物需水需肥規律,通過滴灌和噴灌系統精準供應,實現水肥同步管理,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減少勞動力投入和肥料流失,同時改善土壤環境,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提升蔬菜品質和產量。該技術模式適宜于光照充足、地勢平坦、灌溉條件好,能夠大面積種植露天夏菜的沙壤土地區。
二、整地播種與管道鋪設
(一)精細整地
播種前深翻土壤25~30厘米,打破犁底層,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通氣性和透水性,促進根系下扎。要確保土地平整,無明顯的大土塊和坑洼,田面高差控制在5厘米以內,為后續滴灌系統的鋪設和均勻灌溉奠定基礎。覆膜時用覆膜機將地膜平鋪在種植行上,機器自動完成開溝、鋪膜、壓膜等操作。

(二)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
依據甘肅當地的氣候特點(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夏季降水相對集中等)、市場需求以及種植茬口,選擇適宜的蔬菜品種。
播種前對種子進行處理,以提高發芽率和減少病蟲害發生。處理方法包括曬種(將種子在陽光下晾曬1~2天,促進種子后熟和提高發芽勢)、溫湯浸種(將種子用55℃溫水浸種15~20分鐘,不斷攪拌,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可有效防治炭疽病和細菌性斑點病等種傳病害)、藥劑拌種(如用福美雙拌種防治甘藍黑腐病和霜霉病,用藥量一般為種子重量的0.3%~0.4%)。
(三)適期播種
根據不同蔬菜品種的適宜播種期和生長周期,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播種。對于一些喜溫涼的蔬菜,可在春季或秋季氣溫適宜時播種;對于耐熱性較強的蔬菜,則可在夏季播種。播種前要確保土壤墑情適宜,如土壤過干,可通過滴灌系統提前少量滴水,使土壤濕潤至播種深度(一般為2~3厘米)。
對于直播的蔬菜,可采用點播或條播的方式。點播時,按照預定的株行距在種植行上用點播器或小鏟子挖穴,每穴播種2~3粒種子,然后覆蓋1~2厘米厚的細土;條播則是在種植行上開淺溝(溝深2~3厘米),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然后覆土填平。播種后,通過滴灌系統進行適量滴水,使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保持土壤濕潤,促進種子發芽出苗。滴水量要適中,避免土壤板結和種子沖失,一般滴灌時間為20~30分鐘,以土壤表面濕潤但不積水為宜。
對于需要育苗移栽的蔬菜,首先要在育苗床上培育適齡壯苗。育苗土應選擇疏松、肥沃、無病蟲害的土壤,并加入適量的有機肥和殺菌劑進行消毒處理。根據蔬菜品種的不同,確定合適的播種量和播種密度,保持育苗床溫度、濕度適宜,及時進行間苗、施肥和病蟲害防治。當幼苗長到3~4片真葉時,選擇晴天傍晚或陰天進行移栽。移栽前一天,對育苗床進行適量澆水,使土壤濕潤,便于起苗,減少根系損傷。移栽時,按照預先設計好的株行距在滴灌帶兩側挖穴,穴深和穴寬要略大于幼苗根系,將幼苗放入穴內,使根系舒展,然后填土至幼苗根部,輕輕提苗,使根系與土壤緊密結合,最后澆足定根水。定根水要澆透,可通過滴灌系統滴灌30~40分鐘,確保幼苗根系周圍的土壤充分濕潤,提高移栽成活率。

(四)管道鋪設
支管選用PE管材,管徑一般為32~63毫米,根據干管的布置和種植區域的劃分,將支管垂直于干管鋪設在田間。支管的鋪設方式有地埋式和地面式兩種,地埋式支管可減少田間障礙物,便于農事操作,但施工成本相對較高;地面式支管安裝方便,成本較低,但需要注意防護,避免機械損傷和老化。支管與干管的連接采用三通、四通等管件連接,連接處要密封牢固,并確保支管鋪設水平,無明顯高低起伏,支管的間距根據種植蔬菜的行距和滴灌帶的布置方式確定,一般為2~4米,在支管上每隔一定距離(一般為3~5米)設置一個旁通閥,用于連接毛管。
毛管一般采用滴灌帶或滴灌管,管徑為16毫米左右,滴頭間距根據蔬菜種植株距進行選擇,一般為20~50厘米,確保每株蔬菜都能得到均勻的水分和養分供應。毛管的鋪設可采用單行鋪設(適用于單行種植的蔬菜,毛管鋪設在種植行一側距植株根部10~15厘米處)或雙行鋪設(適用于雙行種植的蔬菜,可在兩行中間鋪設一條毛管,或在兩行兩側各鋪設一條毛管,采用雙側滴灌)。毛管鋪設時要保持平、直、緊,避免扭曲、打結和拉伸,在毛管的起始端和末端用細鐵絲或專用固定卡固定在支管上,防止毛管移動或脫落,同時要注意保護滴頭,避免碰撞和損壞。

(五)科學增密(播種行距)
根據水肥一體化技術特點和蔬菜品種特性適當增加種植密度,如甘藍行距40~50厘米、株距30~40厘米,較傳統種植增加10%~15%的株數,通過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水分和養分資源,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但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防止病蟲害發生。
三、水肥管理
(一)灌溉
灌溉時根據蔬菜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水規律和土壤墑情,通過滴灌系統進行精準灌溉。


幼苗期,植株較小,需水量相對較少,保持土壤濕潤即可,一般每隔3~5天滴灌一次,每次滴水量為5~8米³/畝,避免土壤過濕導致根系缺氧或發生病害;蓮座期和結果期,蔬菜生長旺盛,需水量增大,應適當增加灌水量和灌溉頻率,每隔3~5天滴灌一次,每次滴水量為8~12米³/畝,使土壤濕潤深度達到30~40厘米,以滿足植株生長對水分的需求,但也要注意防止土壤濕度過大,引發根部病害和植株徒長。
在灌溉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如遇降雨,應根據降雨量及時調整滴灌時間和水量,避免田間積水。同時,定期檢查滴灌系統的運行情況,包括滴頭是否堵塞、管道是否漏水等,如有問題及時維修和清理,確保滴灌系統正常運行,均勻供水。
(二)施肥
依據蔬菜的需肥特點和生長階段,在基肥充足的基礎上,結合滴灌進行追肥,以滿足蔬菜不同生長時期對養分的需求,實現精準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苗期以氮肥為主,適量配合磷、鉀肥,促進幼苗根系發育和莖葉生長,一般每隔7~10天隨滴灌追施一次氮肥,如尿素2~3千克/畝;蓮座期和結果期,植株對磷、鉀肥的需求量增加,應適當增加磷、鉀肥的施用量,并補充中微量元素肥料硼、鈣、鋅等,防止蔬菜出現生理性病害,提高果實品質和產量。此階段每隔5~7天追肥一次,每次追施氮磷鉀復合肥5~8千克/畝,并根據蔬菜生長狀況,適時噴施葉面肥,如0.2%~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0.1%~0.2%的硼砂溶液等。
以西蘭花/花椰菜(每畝目標產量2000千克)、甘藍(每畝目標產量4000千克)、萵筍(每畝目標產量4000千克)、芹菜(每畝目標產量4000千克)為例。西蘭花/花椰菜在播種前施足基肥,一般每畝施純氮(N)3~4千克、純磷(P?O?)4~5千克、純鉀(K?O)4~6千克。幼苗期一般每畝施純氮(N)0.5~1千克、純磷(P?O?)0.3~0.5千克、純鉀(K?O)0.4~0.6千克。蓮座期每畝施純氮(N)4~6千克、純磷(P?O?)2~3千克、純鉀(K?O)3~4千克。花球形成期對養分的需求達到高峰,每畝施純氮(N)3~5千克、純磷(P?O?)1~2千克、純鉀(K?O)3~5千克。
甘藍基肥每畝施純氮(N)4~5千克、純磷(P?O?)3~4千克、純鉀(K?O)4~5千克。幼苗期每畝施純氮(N)1.5~2千克、純磷(P?O?)0.4~0.6千克、純鉀(K?O)0.5~0.7千克。蓮座期是甘藍葉片生長旺盛的時期,大量的氮肥可以使葉片快速生長,蓮座期每畝施純氮(N)6~8千克、純磷(P?O?)3~4千克、純鉀(K?O)4~5千克。結球期每畝施純氮(N)4~6千克、純磷(P?O?)2~3千克、純鉀(K?O)3~4千克。
萵筍基肥每畝施純氮(N)10~12千克、純磷(P?O?)4~6千克、純鉀(K?O)10~14千克。幼苗生長較弱,可每畝追施尿素5~8千克,即純氮2.3~3.7千克,同時可葉面噴施0.2%~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1~2次,補充少量磷鉀肥。蓮座期末封壟前,每畝追施氮磷鉀復合肥30~35千克,純氮(N)9~10.5千克、純磷(P?O?)3~5千克、純鉀(K?O)4.5~7千克。肉質莖形成期封壟后,一般每畝可追施純氮(N)3.7~5.5千克、純磷(P?O?)2~4千克、純鉀(K?O)5~7.5千克。
芹菜基肥每畝施氮(N)10~15千克,純磷(P?O?)5~8千克,純鉀(K?O)8~13千克。幼苗期對肥料需求相對較少,可不單獨追肥,依靠基肥中的養分供應即可。若幼苗生長較弱,可每畝追施尿素3~5千克,即純氮(N)1.4~2.3千克,以促進幼苗生長。旺盛生長期需要多次追肥,一般每隔1~2周追肥一次,共追肥3~4次。每次每畝可追施純氮(N)3.2~4.6千克、純鉀(K?O)4~5千克。磷肥可在基肥中一次性施足,一般不再單獨追施,但如果土壤中有效磷含量較低,可在第一次追肥時每畝添加磷酸二銨3~5千克,補充磷元素。
施肥時,要將肥料充分溶解后倒入施肥器,通過滴灌系統隨水施入,確保肥料均勻地分布在灌溉水中,避免出現局部濃度過高導致燒根現象。同時,要遵循“少量多次、薄肥勤施”的原則,根據蔬菜生長情況和土壤肥力狀況,及時調整施肥量和施肥頻率,避免肥料浪費和土壤污染。

四、化學調控
在夏菜定植后,可用萘乙酸等生根劑隨水滴灌或進行灌根,濃度一般為50~100毫克/升,促進根系快速生長,增強根系吸收水肥能力。對于生長過旺的夏菜,可在生長旺盛期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進行葉面噴施,抑制莖葉徒長,促進生殖生長,提高坐果率。

在夏菜結果期,可追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濃度為0.2%~0.3%,能促進果實膨大,提高果實品質和產量。也可噴施赤霉素等植物生長調節劑,促進果實發育,提高坐果率。對于葉菜類,可在生長后期噴施氯化鈣等鈣肥,濃度為0.2%~0.3%,提高葉片的鈣含量,改善品質,延長保鮮期。
五、其他配套措施
1.病蟲害防控
猝倒病: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等噴霧防治,每7~10天噴1次,連噴2~3次。立枯病:可在播種前用40%拌種雙粉劑按種子重量0.2%拌種,發病初期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噴淋。霜霉病:可選用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等噴霧,每7~10天噴1次,連噴2~3次。白粉病: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等噴霧,每7~10天噴1次,連噴2~3次。炭疽病:用25%咪鮮胺乳油1000~1500倍液等噴霧,每7~10天噴1次,連噴2~3次。軟腐病:用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3000~4000倍液等噴霧或灌根。
蚜蟲:可用防蟲網防蟲,或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噴霧防治。地老虎:可黑光燈誘殺成蟲,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菜青蟲:可釋放天敵,用Bt乳劑500~800倍液等噴霧。小菜蛾:用性誘劑誘殺成蟲,藥劑可選5%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000~1500倍液等噴霧。斜紋夜蛾:用糖醋液誘殺成蟲,在低齡幼蟲期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噴霧。煙粉虱:用防蟲網,懸掛黃板誘殺,藥劑可用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2000~3000倍液等噴霧。

六、應用案例
甘肅省榆中縣重點推廣以“水肥一體化+水溶肥”為主的“三新”集成模式。在馬坡鄉河灣村和甘肅紅玉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立3000畝水肥一體化技術模式核心樣板區,結合高原夏菜種植實際,在機械深施“有機肥+配方肥”基礎上,采用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和噴灌水肥一體化兩種技術模式。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核心示范面積2700畝,帶動周邊示范面積45000畝;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模式核心示范面積300畝,帶動周邊示范面積5000畝。增產增收效益顯著。
作者:寧帥旗 郭輝 韓玉文 戶可欣 河南心連心化學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郭世乾 葛承暄 蔡潤濤 甘肅省耕地質量建設保護總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