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夏種關鍵時期,本期針對夏大豆、水稻、夏花生三大作物編輯機械化種植技術規范,從墑情管理、播種密度、植保作業到秸稈還田等環節,為農戶提供機械化解決方案,助力夏種提質增效。
夏大豆
搶墑播種。麥收后,如土壤含水量在18%左右或出現10毫米以上降雨,應搶墑播種。土壤墑情差的地塊,可選擇造墑播種或播后噴灌補墑。有水肥一體化條件的地塊,建議采用“干播濕出”模式。
合理密植。根據品種特性和地力狀況,合理確定種植密度,提倡適度密植。凈作大豆一般每畝用種4—6千克,行距40—50厘米,播種深度3—4厘米,畝保苗數1.5萬—1.8萬株;建議選擇免耕覆秸精量播種機,一次性完成播種、側深施肥、封閉除草、秸稈覆蓋等作業;所選播種機應配備仿形部件,確保播種深度一致。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時,一般大豆株距8—10厘米、玉米株距10—12厘米,玉米帶與大豆帶間距60—70厘米,大豆帶寬和玉米帶寬根據種植行數確定,總體密度不超過凈作密度;優先選用大豆玉米一體機進行播種,若分步播種,需注意更換排種盤、調節傳動比。
精準植保。建議在播種時或播種后立即進行田間封閉除草。對大豆玉米復合種植地塊,出苗后除草作業應使用具備分區施藥功能的自走式噴桿噴霧機,防止出現藥害。
水稻
前茬處理。前茬作物秸稈還田時,應使用秸稈還田機進行滅茬粉碎還田,粉碎后的秸稈長度≤2厘米,滅茬深度2—3厘米。前茬作物秸稈離田的,留茬高度≤10厘米,并用秸稈撿拾打捆機進行撿拾打捆作業,確保撿拾打捆量不低于秸稈總量的80%。
旋耕整地。使用旋耕機進行旋耕,曬垡1—2天,提倡用激光平地機整平。放水泡田1—2天,水深保持在5—10厘米。保持1—3厘米淺水層,利用水田打漿機、水田驅動耙等設備進行埋茬打漿,使秸稈與泥漿充分攪拌,完成埋草和平整作業。整平后進行泥漿沉實,黏性土壤沉實3天,沙壤土沉實2天,砂性土沉實1天。
機械插秧。機插作業要求行直、苗足、淺栽,插秧深度控制在1.5—2.0厘米,行距30厘米,穴距12—14 厘米,保證基本苗數達 8萬—9萬株;同時,控制漂秧率≤3%、倒秧率≤3%、傷秧率≤4%、漏插率≤5%。
夏花生
播前準備。應綜合當地自然條件、生產規模、機具特點、作業效率等生產因素,配套功能齊全、性能可靠、先進適用的機械化生產作業裝備。選擇抗逆性強、適宜機械化作業的優質高產品種,挑選體積中等、大小一致的籽仁作種。在上茬作物秸稈處理后,宜結合耕整地作業深施底肥。耕整地建議采用翻、松、旋、輪耕等方式。深耕作業深度一般為25厘米左右,適宜地塊可深耕至30—35厘米,深耕作業后通常使用驅動耙或旋耕機再作業一遍。深松作業深度應超過犁底層深度,且≥25厘米。對于前茬作物播前已進行深耕、深松的地塊,可旋耕兩遍,耕深≥15厘米。
適時播種。根據品種特性、當地自然條件、栽培模式等因素,合理確定播期、播深和種植密度。播種時,宜足墑播種。墑情不足時,應先整地播種后造墑。
機械播種。適宜地區可采用夏花生免膜旋耕播種技術,即在小麥收獲后,直接進行秸稈處理、旋耕滅茬、起壟、播種、施肥、覆土等作業。推薦采用一壟兩行播種模式,壟距80—85厘米,壟高10—12厘米,壟面寬45—55厘米,壟上行距20—28厘米。易發生澇害的地區,可適當將壟高增加到15—20厘米。播種方式上,采用雙粒穴播時,夏花生畝播1萬—1.1萬穴;采用單粒精播時,夏花生畝播1.5萬—1.7萬粒。播種深度控制在3—5厘米,播后需進行鎮壓。麥茬夏花生建議選用配備圓盤開溝器且具備旋耕功能的播種機,并在播后封閉噴施除草劑。
機械植保。噴灑除草劑宜選擇噴桿式噴霧機;噴灑葉面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可根據花生長勢選擇噴桿式噴霧機和無人植保飛機。田間植保要求藥液噴灑均勻,無漏噴重噴。
(本組稿件由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張朝輝 參考新華社、《農村大眾》、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網站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