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標注著"僅限會員國使用"的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的番茄基因數據庫持續更新時,中國農業科學家正將千份本土種質資源搬上"數字快車"。
2025 年 5 月 22 日,北京通州國際種業園區即將發布我國首個番茄育種固相基因芯片"京番芯1.0",這項耗時 5 年攻關的技術突破,標志著我國在種業"芯片"領域終結了歐美企業長達 30 年的技術壟斷。
這意味著,每顆番茄種子都將擁有自己的"基因身份證",育種效率提升 3 倍,研發成本直降 50%。
數據顯示,我國蔬菜種子進口依存度曾高達 35%,其中高端番茄品種"洋種子"占比超 60%。這種"卡脖子"風險,在國際局勢動蕩的當下顯得尤為致命。固相基因芯片技術作為基因組智慧育種的核心工具,長期被國外企業壟斷,導致我國種業研發成本高、技術受制于人。
“京番芯”的深層價值,在于建立了自主可控的育種技術體系。“京番芯1.0”項目是我國首個聚焦番茄育種的自主化固相基因芯片技術平臺,涵蓋SNP標記開發、芯片設計及國產化配套試劑儀器等全鏈條技術體系。項目將通過整合千余份番茄種質資源,挖掘高鑒別力遺傳位點,構建國產化技術解決方案,為番茄種質資源精準鑒定、基因組輔助育種及品種鑒定提供關鍵技術支撐,助力突破“卡脖子”難題。
來源|證券時報 科諾進化艙
編輯丨農財君
聯系農財君丨18565265490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