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火眼金睛”能精準識別農作物病蟲害,一顆“智慧大腦”存儲著壽光近40年的種菜經驗,四條“小短腿”可輕松翻越土包和磚塊——這就是來自“中國蔬菜之鄉”山東壽光的巡檢機器狗“旺財”。它雖然不會說話,卻能調度施肥、采摘等各類機器人協同作業,堪稱“地表最強種菜狗”。
近日,筆者在壽光市現代農業高新技術試驗示范基地的大棚里見到“旺財”時,它正穿梭于辣椒植株間進行例行巡檢。
“通過搭載的高清攝像頭,它可以觀察并精準地識別植株的生長情況。通過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棚內的濕度、溫度等參數,并進行實時調整。”濰坊耘圖科技創新有限公司運營部負責人王怡紅介紹,巡檢過程中,如果發現病蟲害,機器狗“旺財”會把抓拍的圖片上傳到云端,并通過后臺的數據分析,給出合理用肥、用藥以及生物防控的解決方案。巡檢結束后,“旺財”還能將數據傳輸至后臺,農技人員結合AI模型訓練的農業知識庫,對蔬菜長勢、病蟲害防治進行評估,為農戶提供科學合理的種植決策,大大提高了種植效率與質量。
在壽光,智慧農業的應用遠不止于此。在壽光市紀臺鎮紀都現代農業共富產業園內,高強度的玻璃幕墻不僅具備卓越的透光性,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充足光能,而且有著出色的保溫性能。溫室內的各類傳感器時刻監測著溫度、濕度、光照強度等環境參數。這些數據會實時傳輸至產業園智慧控制系統,系統可以精確地調控通風、遮陽、灌溉等設備,確保溫室內的環境始終處于最佳狀態。如果遇到特殊情況,管理人員不管身在何處,只要在手機上一點,便可實時控制溫室內的各種機械。
“這是水培模式,采用營養液膜技術,植物根系直接與營養液接觸,不斷循環流經作物根系,供給作物水分和養分,能有效縮短植物的生長成熟周期;這是A字架栽培區,由A字形支架、栽培槽、栽培基質、水肥灌溉網組成,該立體栽培模式能充分利用空間和太陽能,能顯著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壽光紀都現代農業共富產業園經理劉春和介紹,園區內展示了魚菜共生復合耕作體系、荷蘭豐產模式等農業高產模式,為全國各地的農民朋友提供借鑒。
從“種地看天”到“種地看數”,壽光正以科技賦能重塑農業生產范式,構建起現代化全體系的智能農業生態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