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西走廊腹地,金塔縣正以科技為筆,在廣袤田野間書寫現代農業的嶄新篇章。從鹽堿地變身“綠色聚寶盆”,到智能農機馳騁沃野;從無土栽培的“空中菜園”,到物聯網監控的智慧大棚,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這片土地的生產力,讓傳統農業煥發勃勃生機。曾因土壤鹽堿化而沉睡的耕地,如今成為金塔農業的“新戰場”。
大莊子鎮頭墩村通過“滴灌控鹽+土壤修復菌劑+酸性功能肥料”組合拳,將1000畝鹽堿地改造成穩產田。小麥拔節抽穗,板藍根郁郁蔥蔥,這片土地畝產效益大幅提升。農技人員精準調控水肥,讓“鹽堿地吃上營養餐”,實現了從“望天收”到“科技豐”的跨越。
走進東壩鎮小河口萬畝糧食種植基地,搭載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的小麥播種機劃出筆直田壟,播種、施肥、鋪滴灌帶一氣呵成。金塔縣以“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為引領,農機農藝深度融合,農戶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實現規模化種植。政策紅利疊加科技賦能,全縣2025年糧食種植面積達24.9萬畝,小麥穩產10萬畝以上,為糧食安全筑牢根基。
在金塔縣農技中心試驗場,2.5萬平方米育苗車間內,草莓“住”進立體栽培架,根系浸泡在營養液中,水肥精準滴灌,病蟲害通過物聯網實時監測。輕簡自控無土栽培技術讓溫室節水省肥超30%,產量提升顯著。農戶通過手機小程序即可操控整個種植流程,田間管理從“體力活”變為“智力活”。
金塔縣創新“種草養畜—畜糞還田”綠色循環模式,將秸稈、燕麥草轉化為飼料,牲畜糞便經處理后反哺農田,減少化肥使用量。與此同時,“巾幗科技助農直通車”深入田間地頭,手把手傳授葡萄整形、病蟲害防控等實用技術,讓科技紅利惠及千家萬戶。
從“會種地”到“慧種地”,金塔縣以科技為紐帶,串聯起現代農業的生態鏈與價值鏈。在這片土地上,智能農機與數字農業交織成網,綠色技術與循環模式共生共榮,奏響了鄉村全面振興的科技強音。













